第二十三章:借钱(1 / 2)
杨六郎病倒了,偏头关一战,耗掉了他太多精力。
杨宗保一百来号人,零伤亡对二十万。大获全胜,让他三观尽碎,内心更是沮丧。
原来仗还可以这样打。
众多士卒的死伤,让他内疚不已,杨宗保的骚操作彻底击溃了他的将者之心。
但是一场大战,无论胜负,都要善后的,岳盛没干过,孟良焦赞就更别指望了。
这就落到了杨宗保头上。
往往这些工作才是让人最为头疼的。
如果是持久战,打完仗后,双方约定各派少数兵力或者民伕,前去打扫战场,收敛本方士兵遗体,拉回掩埋。然后说几句鼓舞士气得话,多少分点银子,大敌当前,非生即死,还是很好掌控局面的。
如果是速决战,或者遭遇战。战败方撤走,战场就全部由战胜一方处理。这就麻烦了。
是寻找幸存者。发现本方伤兵,拉回救治;发现对方伤兵,那会儿可没有什么优待俘虏,兴奋地补两刀,砍下首级(或者耳朵)回去请赏。顺便寻找是否有对方高级将领战死负伤。
是清点伤亡数字,了解双方损失情况。
是还有就是收集军械、辎重,古代生产力不发达,这些对本方持续作战很有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对战死者的处理。
一种是弃之不顾,尤其是远离城池的遭遇战。即所谓“管杀不管埋”。打完仗后,战胜方打扫战场,拿走盔甲武器等;然后民伕和当地百姓会去再次打扫战场,拿走衣物、鞋等日用品。剩下的尸体就那么晒在旷野,部分被野兽吃掉,直到被风沙掩埋。
第二个是挖坑掩埋。这个都是在驻地附近,古人虽对防疫不甚了了,但也有粗浅的认识,驻地附近尸体不处理,必有大疫。一般会派遣士兵或俘虏,挖一个大坑或长沟,把所有的尸体全部扔进去,然后拿土盖上。
第三是焚烧活化。先秦中国就有火葬,但当时的火葬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耻辱和刑罚,战后用火焚烧的也大多是敌人的尸体,以示对敌人的一种侮辱。
在部分以首级计军功的时代,大捷后往往以摆出“京观”展示军功。这基本上属于“行为艺术”,不算主流清理战场手段。
大宋朝一项不那么文明的交战惯例是:战胜的一方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的尸体堆积在大路两侧,覆土夯实,形成一个个大金字塔形的土堆,号为“京观”或“武军”,用以夸耀武功。
这是很早以前就形成的惯例。
眼下这是一个空前的大胜仗,孟良建议将辽军阵亡者的尸体堆筑为“京观”,声称:“打败敌军.一定要留下纪念物给子孙,使他们不忘武功。”
杨宗保大摇其头,战阵之上,杀人放火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但是,侮辱死者尸体这样的事情,如果可能,,他是不允许做的。
杨宗保说正色道:“武要‘止戈’,国家用武是为了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做到了这七件才可以使子孙不要忘记武功。如果这样做了,冤冤相报起来,两国子弟暴尸野外,是残暴;出动军队未能戢兵;暴而不戢,辽国仍在,不算功。违背意愿,不能安民;无德征战,何以和众;混乱以为荣耀,也不丰财。武德都没有了,怎么能够让子孙纪念?讨伐不敬者,将罪大恶极者筑为京观,是用这种最重的惩罚来警告坏蛋。这场战役中的阵亡者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君尽忠,怎么能够将他们筑为京观?”
众人都是点头称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