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地道战(2 / 2)

加入书签

规模大的村落,就意味着里面的存粮绝对是足够用的,要不然根本没有办法支撑这么多的百姓进行生活。

虽然这个村子很难凑齐一个联队的后勤补给,但是一解燃眉之急还是可以的。

于是小鬼子的联队长立刻命令部队加快行进速度,进村进行扫荡。

而在这个时候,这支联队所属的第十军军部刚刚收到不得对中国平民进行丝毫侵犯的命令,同时作为日军的高级军官,第十军司令也知道了平安县保安团对广岛的报复行动。

于是正在进行“战术转进”的第十军司令部,立刻将这里的情况向下面的部队进行传达。

但是由于红警部队在山东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空对地打击,并且还在大量的区域开启了电磁干扰,所以日军的有线通信在山东地区都是断断续续的。

在无线通讯不可靠的情况下,日军第十军的部队也只能派出各种骑兵步兵进行通讯传达。

而就在通讯并向下寻找部队的时候,小鬼子已经开始了对鲁阳村的扫荡行动。

“王支书,小鬼子要进村了,快告诉大伙下地道!”

正在村口观察点的儿童团岗哨在发现小鬼子正在逼近之后,立刻向村里发出了预警。

由于鲁阳村的乡亲们在近期已经发现大量的日军从这里经过,所以早就做好了反扫荡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小鬼子到达之前,鲁阳村的老弱妇孺便在妇救会和儿童团的掩护下通过地道进行转移,而村里的民兵、护村队以及大量的青壮年,则是在地道内依托工事让鬼子尝尝甜头。

“李队长,鬼子进村了,咱们怎么打?”

“先把小鬼子放进来,当放进来之后再进行各个击破!”

小鬼子的部队足足有一个联队几千人,凭借一个鲁阳村,想要消灭这些鬼子是不现实的,所以村支书和民兵队李队长的想法,就是依托地道,对小鬼子尽可能地造成损失。

只要小鬼子找不到他们,并且出现了大量伤亡,那这群小鬼子自然会知难而退。

毕竟他们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平安县保安团现在可在他们后面追着他们呢!

于是小鬼子在没有发现村里有人的情况下,一个大队的日军立刻冲到了村内,对每个房屋进行地毯式搜查。

但是鲁阳村的民兵已经做好了应对小鬼子的准备。

“咣当!”

随着两个小鬼子破门而入,原本木制的大门不堪重负直接倒在了地上,不过在房门倒下的时候,正好触发了民兵布置的诡雷。

“轰!”

一声爆炸响起,两名小鬼子在木柄手榴弹的爆炸下直接见了天蝗。

而就在这声爆炸响起之后,鲁阳村的民兵们也得到了开火的命令,随即对已经进村的小鬼子发起进攻。

“嘭!嘭!嘭!.”

“突突突突突突突突.”

随着民兵队开始开火,小鬼子们也接连倒在了民兵的枪口下。

由于红警部队已经提前给八路军发送了大量的地道战的实用战法,八路军战士和民兵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将鲁阳村的地道射击孔设计的十分刁钻。

小鬼子们在难以预料的射击角度下,被民兵部队依次击毙。

而且因为八路军经过多次换装,之前缴获的日军武器也被大量的下放到了民兵部队,此时的民兵部队中,不仅有三八大盖等当初日军主力部队的武器,甚至还有两挺歪把子机枪。

在火力上,八路军民兵早已今非昔比。

经过民兵部队的一轮进攻之后,死在诡雷、陷阱以及民兵的冷枪下的小鬼子已经超过了一百人。

接近百分之十的损失让日军的一个步兵大队立刻撤出了鲁阳村。

“联队长阁下,这里的支那人有地道!”

“八嘎,该死的支那人!”

说着,小鬼子的联队长怒气汹汹的看向看似空无一人的鲁阳村,随后说道:“命令部队,放火!”

“哈依!”

随后,小鬼子为了避免近距离纵火被冷枪造成伤亡,于是小鬼子的炮兵立刻用90毫米迫击炮向鲁阳村内发射燃烧弹。

在日军的炮火下,鲁阳村的地面建筑陷入了熊熊火焰之中。

但是好在鲁阳村的老百姓提前进行了转移,地面上的火焰也无法影响到地下的地道。

“等火熄灭之后,再对这里进行扫荡,就算绝地三尺,也要从这里找到补给!”

“哈依,联队长阁下!”

而就在小鬼子在这里放火的时候,正在天空进行巡逻的红警部队空军侦察机也发现了这处起火点,随后立刻向这里飞来。

“指挥中心,这里是天眼57,我部在临沂西北区域发现日军部队正在对我村庄进行纵火,初步观测日军部队规模在一个联队左右,请求空中打击!”

“指挥中心收到!”

“战锤13,这里是指挥中心,收到请回复!”

“战锤13收到。”

“你部西南约40公里处,发现日军部队纵火,请你部立刻前往该地区对日军进行报复性打击行动!”

“战锤13明白,正在前往,预计15分钟后到达!”

在红警部队的空中炮艇飞向鲁阳村的时候,小鬼子的骑兵通讯兵也赶到了这里。

“联队长阁下,师团部传达军司令部的命令,命令所有部队不得对中国平民进行任何形势的杀伤,这是死命令,违者军法从事!”

“纳尼?!”

听到这条命令后,小鬼子的联队长一脸生无可恋的看向正在熊熊燃烧的鲁阳村。

鬼子联队长:

我现在灭火还来得及吗?

而就在此时,红警部队的空中炮艇也飞到了小鬼子的上空。

“各炮组立刻装填,等待发射命令!”

“明白!”(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