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开会(1 / 2)

加入书签

刺史府派过来的人官话讲得很溜,  小吴与他交谈时只觉得身心都是一阵的畅快。口气也亲呢了起来,问道:“兄弟,怎么称呼?”

        “鲁,  鲁二。”

        “鲁二哥,请。”

        鲁二汗湿了衣服,他在门外整了整衣襟,  端端正正进来给祝缨行礼。祝缨见他三十来岁年纪,人也整齐,先说:“一路辛苦。”再问他过来是为了什么事。

        鲁二道:“刺史大人说,  祝大人初来或许不清楚一些惯例。我们大人并非只在州府里高卧,  也时常出来巡察。又定例,凡本州县令每半年要往刺史府去叙一回职。今年过去快半年了,各县县令该着时候到刺史府去了。所以特意命小的过来知会祝大人一声,以后祝大人自己算好日子,  不要误了时辰。”

        祝缨听到“刺史大人说”的时候明显地将身体拔了一拔,  坐直了。等鲁二说完话,  她才显出一点放松的样子来,  道:“刺史大人果然思虑周全,  州府之繁华自有原因。”

        正事说完,  她才对鲁二道:“你远道而来着实受累,  且先去歇一歇喝口茶用个便饭。天已不早了,今天就在这里歇下,明天再回去也不迟。”

        鲁二道:“小人份内的事,  当不得大人夸奖,小人告退。”

        小吴追上去说:“鲁二哥,  这边请。”

        曹昌上前执壶给祝缨斟了一杯凉茶,  低声问道:“三郎,  要收拾行李么?今天都六月二十五了。”

        祝缨不是最早出京的那一批人,路上还因为案子又耽搁了许久,再回趟老家。后来紧赶慢赶的赴任,现在福禄县又游荡了小半个月,眼瞅今年就过去了一半儿。

        祝缨捏起茶盅说:“当然。”

        半年一会,掐准了日子就是六月三十日,州城到福禄县有几百里的路程,如果不想疾驰狼狈,她明天就得动身了!

        祝缨灌了半壶凉茶,到后面寻家里人商议。

        祝大道:“刺史大人召的哩,怎么能不去呢?你啥时动身?”

        祝缨道:“明天。我带小吴和曹昌去,侯五身手好,留下来看家。”

        张仙姑马上说:“不行!你怎么能……”带俩男仆出去呢?

        花姐机敏,插言道:“正好,福禄县太小、东西也不全,我正缺些丝线绣花儿。我陪小祝同去,带上杜大姐,怎么样?只是要麻烦祁小娘子与干娘操持家务了。”

        张仙姑松了一口气:“哎哟,那我就放心了。花儿姐,幸亏还有你。”

        花姐笑道:“都是自家人。”

        祝大心思有点活络,他也有点想去州城再逛逛。这个福禄县小还在其次,方言让人听不懂才憋屈。州城方言虽然也难懂,但是懂官话的、往来客商也不少,总比福禄县自在些。

        祝缨道:“爹要想去,自己慢慢去。我得在正日子赶到,等不得你。”

        祝大道:“那我不去了。”

        祝缨不再劝他,祝大这人就这样,他没办法很老实很稳重。好在能力有限,也闯不出大祸来。张仙姑则毫不客气地说:“你连这边话都听不懂哩,还要去哪里?”

        祝大道:“你也听不懂!”

        两人再拌嘴,祝缨已与花姐去准备礼物去了。这一回她就没有什么重礼好送给刺史了,就选了点本地的山货野味,几只野鸡、一些干菌之类。又给鲁二备了一份礼物。

        花姐道:“公廨田也不在你的手上,税也不齐,你看这……”

        祝缨道:“不急,我自有主意。”

        这边礼物准备好,那边小吴安顿好鲁二回来,在二门上喊祝缨。祝缨出来问道:“怎么样?”

        小吴道:“三郎,来者不善呐!据鲁二说,半年一会的的确确是有的,鲁二又特意叮嘱,要恭敬再恭敬!刺史大人说什么,您就听着,让您干什么,就干什么。他气儿顺了,您的日子也就顺了。可小人听着刺史大人不像是个好相处的人。要不,就是他在针对您。您是新来的,他总得给您点颜色看看……”

        祝缨道:“知道了。你也去休息吧。”

        一夜无话。

        ——————

        第二天一早,祝缨早早地起来,穿戴整齐,又收拾了换洗的衣服。花姐带着杜大姐过来将她的包袱接了。祝缨骑马,花姐和杜大姐坐车,小吴、曹昌轮流赶车,行李包袱都放在车上。

        鲁二在前面引路。

        小吴、曹昌将车赶得飞快,花姐和杜大姐在里面颠得不轻。

        终于,六月二十九日的傍晚,他们赶到了州城,夜间就宿在驿馆里。花姐等在驿站安置。祝缨带着曹昌、小吴,两人挑着礼物,赶着还没有宵禁到刺史府投帖、送礼物。

        刺史府收了帖子,里面传出刺史的话来:“明日有正事要说,今晚就不见了。”东西倒是收下了。

        祝缨也不恼,依旧礼貌地说:“那就明日再来领训了。”带着吴、曹二人又离开了。

        吴、曹二人心中是不忿的,即使是在京城,祝缨见丞相也没吃过这样的闭门羹!他们两个肚里骂骂咧咧,想到这是州府,又不好将这不满说出来,憋得两人脸都歪了。

        回到驿馆,花姐已给祝缨找出了换洗的衣服,又把饭也摆好了,说:“来,吃饭吧。吃完了早早歇着,明天未必好应付呢。”

        祝缨道:“好。”

        她并不在意刺史对她的态度,刺史下面还有知府,下面才是县令,跟人家差着那么多级呢。刺史漫不经心一点才是正常的,想让高官们都如王云鹤那般待她才是不正常的。总不能遇着一个上官就十分欣赏她,维护她,要抬举她吧?

        她丝毫没受影响,赶了几天的路也累了,这天夜里她早早就睡了,睡得还挺好。

        她进入梦乡的时候,鲁刺史正在与人会面。

        此人虽坐在鲁刺史的下手,身后却站着两个一脸横肉的侍从。他问道:“刺史大人,五天过去了,您究竟能不能找到东西?要是找不到,我们自己去找。总不能惊动蓝大监他老人家吧?”

        鲁刺史道:“识破姚春的祝缨想必你是知道的,他现在任福禄县令,本该过来半年一会,现在正在路上了,我命他为你寻物破案,你还不放心吗?”

        “他?祝三?哎哟,他可是郑詹事的人,您倒使得动他。”

        鲁刺史捋须,矜持地道:“现在我是他的上官。”管他是谁的人,岂能容下属不听话呢?

        “您要得了他,那可恭喜您了。他一个人儿给郑詹事顶了多少事儿!亲生儿子也就顶多这么有用。那我就静候佳音了。告辞。”

        “慢走。”

        鲁刺史送走来客,又召来鲁二,问道:“你这一路看祝缨如何?”

        “是个很懂礼数的样子。”

        鲁刺史微微一笑:“那便好。”

        鲁二小心地看了鲁刺史一眼,低声道:“他……是郑詹事的人吧?”

        鲁刺史道:“休得胡言。”心里想,是又如何?现在是我的下属,归我用了!

        他当然知道祝缨的来历。祝缨是郑熹的人又如何呢?他又不是要跟郑熹抢人!只是要祝缨在做他下属的时候,与其他的下属一样听话、任驱使。祝缨虽有些凶顽的名头又是干的刑名一类的事,但是据他的试探观察,此人犹如鹰犬撕咬起来是凶,对握住颈间绳索的主人却是很依顺的。

        祝缨有家有业,又带了父母家眷上任。顾家的人,总是容易对外凶狠、对内温顺的。所以国家征兵,良家子最好。

        鲁刺史已然给祝缨安排了些额外的差使,并且决定明天就要调-教祝缨老老实实地听话。

        ——————————

        次日,祝缨按时到了刺史府,将随从都留在了大门外面。她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也到了,有些人干脆在州府就有房子,并不都住在驿馆里的。她在刺史府里还见着了自己的顶头上司,那位南府的上司打破规律,这天也不病着了,衣着正式地过来。

        祝缨向他问好,上司道:“不错,年轻人,有朝气。一会儿见到刺史大人,不要顶撞。”

        祝缨道:“是。”

        刺史管着四个府,祝缨的上司是个副职暂代,其他三府来的都是知府,他就在各府的末席,他的下面就是各县的县令了。县令座次排序也有讲究,无非是照着各县的地位来排。州城的县令就在诸县令之首,其他依次照着上县、中县、下县,各县的赋税、位置、县令是否得刺史的青眼等等。

        祝缨乖觉,主动往末座去坐了。

        等刺史大人来了之后,扫了一眼,看到祝缨说:“怎么坐到那里去了?你且上前来,与大家认识认识嘛!”

        祝缨起身一礼道:“下官年轻,又是初来,理当敬陪末座,向前辈们请教学习。”各县令也都与她谦让。州府之县令苗县令说:“来来来,大人叫你过来,你就过来坐嘛!”

        他笑眯眯的,心道:靠近了坐才好挨训呐。

        新人想不挨训,那是不可能的。

        一番谦让,祝缨被让到了上县县令那一堆里,她依旧坐个上县的末座。又记下了三个知府、十三个县令的名字与相貌。

        众人坐下,刺史鲁大人就开始训话。先说上半年的情况,说上半年整体不错,还算太平,恶性的案件也不多,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接着,话锋一转,又说起了一些不足来。譬如某两县的道路因春天的时候雨水大被冲坏了,维修不及时等等。

        接着,让各人汇报。

        先是各府长官,然后是各县的。祝缨听他们报出的一串一串的数字,也都记了下来。不多时就轮到了她。她才到没几天,所能报的也只有:“下官初来,才办完交割,福禄县人口共计若干户、田若干亩……”

        等众人依次汇报完,鲁大人就开始点评了。祝缨听他点各府的事,挑出若干的毛病,什么案子结得不及时,什么某些地方又欠了租赋要及时催缴之类。下面的官员也都唯唯,也有几个稍作解释,譬如“已纳完了,因道路不通,在路上耽误了两天,数目并没有少。下回下官一定提早两天出发。”

        轮到福禄县的时候,鲁大人说:“福禄县本是上县,如何户数少了这许多?”

        “回大人,下官新到,正在走访……”

        “新来不是借口,既然已经到了,就要干好你自己的那一份差使。不要像你的前任那样,不在县衙理事,反跑到府城里‘养病’!你那福禄县,历来欠了多少租赋?!如何填补亏空你有什么计策?”

        “是。是有些陈年旧账……”

        “既已交割完了,怎么可再寻借口?”鲁大人严厉地说,“要补齐!”

        祝缨心道:你谁啊?我给你脸了是吧?

        福禄县的情况她也摸着了一些,当然知道这户数已经不配做一个上县了。原因也知道了,一方面是熟番、百姓逃走,另一方面则是……看看汪县令也知道了,朝廷都不管了,还不许人家跑到财主门下求庇护么?这就是所谓的隐户了。

        应付这种情况也有两种办法,一、破罐子破摔,直接奏请把福禄县依实际户数降级,不再做上县。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就不用再按照一个上县的情况来缴税、征发了。

        二、苦一苦,把前几任的破烂摊子给收拾好了,括隐、招徕流亡,把真实的户数填满了。

        祝缨是计划执行第二套方案的。

        原因也简单,第一套方案。上县降级,县里各官吏的级别、各种名额也要减。能不动还是不动的好。再来,她到这个地方也是为了干出一番事业的,治理得好了,户数必然会增多,到时候再申请升为上县?

        按道理是可以的,实际执行起来一来一回的折腾,吏部得骂娘。吏部一旦不甘愿,将来会有更多的麻烦事儿。降等的时候裁谁不裁谁?县里也容易不安。所以她只是简单地写了几封信到京里,把实际情况私下讲一讲,并且说了自己会暗中把这个给补上,“使福禄县名实相符”,就不给朝廷再另找事儿了。

        第二套方案她会很辛苦,还挺吃亏。因把一个中县治理成上县,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和政绩。执行第二套方案就意味着她要放弃这一部分的功劳。

        可是,谁不替前任收拾烂摊子呢?汪县令给她交账的时候,她也知道这里面有虚头,问题是当时她是无法逐户清点人口的。都是陈年狗肉账。

        自己愿意辛苦是一回事,鲁刺史这个态度就让祝缨不开心了!

        祝缨说:“何必补齐呢?上表如实陈奏,降成中县、中下县即可。为官一方、代天牧民,下官不敢欺瞒朝廷、蒙蔽圣听。奏上去了,您和下官都不必再为这个破事儿操心了。咱们从头开始。”

        屋内响起了抽气声,大家都看着这个胆大妄为的年轻人。还有人偷偷瞄向鲁刺史,只见他的脸色就变得铁青,南府的那位上司低低咳嗽了两声,想让祝缨赶紧认错。哪知祝缨根本没打算再跟鲁刺史有过多的客气。

        鲁刺史是施鲲一脉,死党算不上,却与施鲲亲厚。祝缨则是郑熹引入的,又与陈、王走得近。鲁刺史想要拿捏她?开什么玩笑呢?

        郑熹天天让她“滚”来“滚”去的,但是给了她户籍身份,给她读书考试的机会,一路保驾护航让她一个神棍出身的人在二十岁的年轻做到六品官。她滚得很值。

        陈峦多有回护,王云鹤更是指点她良多,这两人连句粗话都没骂过她。

        鲁刺史算个什么东西?!她又不指望鲁刺史帮她升官!她已然给足这位刺史的面子了,让在门前等就在门前等,说不见就不见,什么好处都没给就先这么训着?训得有道理就罢了,王云鹤没少指出她的缺点和不足,有些话她也觉得没有道理,比如女人不能做官什么的,但是王云鹤也没把陈年狗肉账扣她头上非得让她去平账!

        祝缨也一脸的无所谓,她的上司心里把她祖宗八代都骂了,说:“胡闹!谁教你这么干的?”

        祝缨道:“鲁大人呐。”

        鲁刺史鼻子都要气歪了,怒道:“我什么时候这么说过了?”预定要用一用的鹰犬爪牙突然发疯,鲁刺史也吃了一惊。

        “您说可以写信给京里,别断了联系。我到了这儿能有什么好写的?外放就写写任上的事儿啰。”

        鲁刺史眼都直了:“你写……”他说了一半,忽然醒过味儿来,“奏本还没上吧?”

        “我今天回去就写。”祝缨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