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番外】玉侬篇三(终)(1 / 2)

加入书签

自四月二十八日后,陈初和玉侬再未轻易离开过鹭留圩。

    这座人口原本只有一百多口的小庄子,迄今为止走出了一名开国侯、三名开国子,开国男高达六人。

    受封过的诰命,更是双手数不过来。

    若放在二十多年前,有人说鹭留圩风水好,必然被嗤之以鼻,可到了现下,此事已成桐山公认。

    虽然早年跟随杀出桐山、转战南北的这帮新朝勋贵,如今要么在地方任职,要么留在东京,但陈初在庄内也不缺熟人.

    不管是谁家老汉,陈初都能叫上名来,便是有些三十来岁的壮年,陈初与人叙话时总会说笑道:“当年你光着屁股满庄跑的时候,朕亲手抱过你”

    但再年轻些的,陈初便不认识了。

    当年他兵发蔡州,庄内好多年轻后辈,还没出生哩。

    弹指一挥间,二十三载时光如白驹过隙半生光阴转瞬即逝,让人感叹不已。

    玉侬这边,倒也热闹。

    自从皇上来了桐山的消息传出后,县内但凡能和皇上扯上点交情的人家,无人不想亲自拜见一下。

    但面见圣上稍有难度,于是不少人家便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让自家妇人前来鹭留圩拜见了玉侬。

    宜妃娘娘虽位列四妃,但二十多年来,家中大小事皆有两位姐姐出面,她便是迎来送往的差事也没做过几回。

    这次回乡,山中无老虎,自然便轮到她做大王了。

    起初几天,玉侬很是受用这种狐假虎威的感觉,可三两日下来,玉侬便有些厌倦了来此处拜访的妇人,恭敬却客气,无一不是一副庄重模样,就连跟随她们一起前来的孩童,也皆是小心翼翼。

    她们这般,玉侬也不得不跟着端庄起来。

    这和她归乡前幻想的见到故友、热烈交谈的场景大相径庭。

    让人心累。

    五月初三这日,却有两人的意外到访,让玉侬很是惊喜。

    “妙娘姐姐和兰影?呀!快快快,快请进来!”

    听说两名自称妙娘和兰影的妇人等在庄外,玉侬激动不已。

    旁边的秦嫲嫲见状,不由低声提醒道:“娘娘,您如今是何身份.待会见了人,可不能再称呼妙娘为姐姐了”

    玉侬久在宫内,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可这回她却没有听从秦嫲嫲的意见,反而嘟了嘴,稍稍不高兴道:“妙娘姐姐年长我几岁,当年在采薇阁她也对我照拂有加,我第一回伺候陛下的本事,还是她教我的呢”

    秦嫲嫲哭笑不得,“娘娘,旧日不比今时。”

    “嫲嫲才是着相了我出身勾栏,世人都知晓,我便是不喊妙娘姐姐,也变不成德妃那般的大家闺秀呀!再说了,陛下都不嫌我,皇后娘娘也从未因此轻贱我,我有何好怕?”

    玉侬小嘴叭叭叭,说的头头是道。

    少倾,妙娘、兰影两人一同出现在了门外。

    三人甫一见面,二人一眼便认出了玉侬.她们最后一次见面,已是二十二年前的阜昌八年、桐山蕙质兰心开业的那天了。

    但玉侬的模样却变化不大,还是喜欢梳繁复精致的发式、还是喜欢穿漂亮的诃子裙,依然白皙的鹅蛋脸上五官灵动,眼角那一丝细微皱纹离远了完全看不出来。

    可玉侬看见两位姐姐时,却怔了一下.她脑海中的妙娘和兰影,还是二十来岁、虽有风尘味道但容貌俏丽的女子。

    眼前两人,一人脸颊微微内陷、发髻虽经过精心打理却也难掩发丝干枯。

    另一人,面上皱纹已十分明显,甚至鬓角已有几许青丝。

    若非两人五官还有旧时影子,玉侬只怕会认不出来了。

    下意识的,玉侬起身前迎,一开口竟哽了一下,“妙娘姐姐、兰影,你们两人怎成了这般模样?”

    本来两人还心有忐忑,此时不由尽消,忍不住也红了眼睛。

    那妙娘深知玉侬性子,含泪笑道:“娘娘,民女已四十有三,本该就是这般模样呀。倒是娘娘,和二十年前几乎还是一个样儿.民间都说陛下疼爱娘娘至极,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确实,当下时代,女子到了四十岁的年龄,妙娘和兰影才是正常状态。

    就这,她俩还不用下地干农活呢。

    若是寻常农妇,这个年纪早已是满脸皱纹、面色黢黑、胸脯垂到肚皮上了.

    玉侬这样的,才是难找特例。

    只不过玉侬不像猫儿和蔡婳,经常走进民间,对世间常态少了理解。

    妙娘后半截的话,也是由衷之言玉侬跟随陛下二十多年,却养的如同二十多岁的女子,仅此便知,她不但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没有烦心事、没有委屈可受。

    玉侬拉着两人的手,在同一张长榻上坐了,宜妃娘娘虽家庭美满,但没有娘家人一直是一大遗憾。

    今日得见二十多年没见的姐妹,自是开心激动。

    一会儿让秦嫲嫲端来从东京带来的点心,一会儿又让人去带旎儿、詹儿来向两位姨姨见礼。

    让孩子来见礼,既是亲近的表现,却又藏了几分玉侬自己都认识到的炫耀之意女子到了这个时候,半生已过、韶华已逝,年轻时最值钱的资本‘容貌’,也在一天天贬值。

    此时妇人之间能攀比的,无非就是乖巧、有上进心的儿女了。

    儿女不但是她们的晚年依仗,同时也是夫君疼爱的象征

    “旎儿是我的小女,宫里行九;詹儿是我的幼子,行六还有两个大的,娆儿是陛下第一个孩子,已许给了韩国公的孙子;钧儿上进,担心耽误课业,便留在了东京读书.嘿嘿。”

    便是没有出心炫耀,可潜意识里,玉侬却每次见到旁的妇人,都要将这些话重复一遍。

    整个大楚后宫,宝仪宫的皇子皇女最多。

    两儿两女,也是玉侬最大的底气。

    “娘娘好福份当年皇长女出生,我们一众姐妹还在采薇阁,特意结伴去了道观为娘娘和公主祈福呢”

    还稍稍红着眼的兰影适时道。

    妙娘也在一旁接话,“是呀我们在老家一直留意着娘娘的消息,不但蜀国公主出生时我们知晓,便是后来皇三子、皇九女、皇六子出生,我们都知道呢。”

    “嘿嘿。”

    说到了自己的得意处,玉侬开心的笑了笑,“莫娘娘娘娘的喊啦,妙娘姐姐还像当年那般喊我玉侬便是”

    妙娘笑着没有接话,却也不会真的喊玉侬闺名,兰影却又接着道:“陛下对娘娘的疼爱,我们都听说了。娘娘怕是不知,如今宫里娘娘们被人供奉的可不少皇后娘娘仁名满天下,栖凤岭山脚下的姻缘寺供奉着陛下和皇后娘娘,香火最盛。

    可经商人家的妇人,却喜欢供蔡贵妃,据说是蔡贵妃有旺夫之相。”

    “呃哈哈哈。”

    玉侬没忍住乐了出来。

    她跟着陈初以前,在采薇阁待了好几年那时蔡婳的名声可不好呀!

    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日,连蔡姐姐却因‘旺夫’受了香火。

    此事倒也好理解.起初陈初只是名不入流的马快,他真正起势的开始,便源于采薇阁那场大火。

    彼时再轰动的事,也会逐渐湮灭在时间的长河中,唯有香艳花边新闻传播的最广、最持久。

    到了今日,那场大火出现在桐山百姓酒后闲谈中的频率已越来越少,但大火后,蔡三娘和陈马快于大雪中拥吻的一幕,却依旧是个热门话题。

    百姓不清楚那晚具体真相,但自此后蔡家全力帮助陈初的趋势,都能看得出来。

    当地百姓每每吃酒至面红耳赤,便有闲汉时常感叹道:“哎!我等也是一身本事,奈何遇不到贵妃那般贤妇助我啊!”

    家中妻子每回听到这话,便会上前讥讽道:“呸!就你怂包,便是遇到贵妃那样的人,也是被沉湖!老娘还没说啥,你倒不满意起来了!要我说,我年轻时姿色也不差,若早些遇到陛下,兴许也混个贵妃当当哩”

    说回鹭留圩。

    玉侬笑,自是因为蔡婳名声的两级反转。

    但她敢笑,兰影却不敢跟着笑.你笑啥?笑蔡贵妃么?

    如今桐山的年轻人不知道蔡贵妃当年有多可怕,但兰影出身采薇阁,她可没这胆子.

    “还有娘娘您自从陛下于淮北封王后,勾栏里的姐妹都供了您。”

    “供我?”

    “是呀虽然大家都知晓,论容貌、品性都比不得娘娘万一,但娘娘这一路走来.终归是姐妹们的一丝盼头呀。”

    从自报家门后被玉侬接见,又见她真情流露,兰影和妙娘便看出,宜妃娘娘并不忌讳当年那段历史。

    所以才从这个角度小小拍了个马屁。

    玉侬确实挺开心,待旎儿和詹儿过来后,让一对儿女喊了‘姨姨’。

    妙娘和兰影激动的不行,连忙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见面礼赠给孩子,甚至远在东京的娆儿和钧哥儿也各有一份。

    不久前,因诗情、画意所出的两个女儿送贺礼,玉侬刚被比她心眼都多的娆儿提醒了一回。

    此时自然很留意这些细节,不由试探问道:“两位姐姐,想必已离开采薇阁了吧?”

    “宣庆六年,我和兰影、巧香已自赎了.”

    听妙娘这般说,玉侬替姐妹开心一笑,她的习惯思维里,离了采薇阁,便是嫁了人了,便道:“那两位姐姐怎不把孩子一并带来,也好让我这个做阿姨的见一见呀。哦,对了,巧香怎没来?”

    早年,巧香因为嫉妒玉侬,还用过些手段。

    当时玉侬被气的哭过一场,但时隔多年后,如今早已脱离泥淖、站上了云端的玉侬再回头看看,心中已无任何波澜,心态格外平静。

    妙娘和兰影却互相对视一眼,最终由后者笑道:“哪里有孩子宣庆六年赎身后,我便坐了一顶小轿,进了城北制陶的薛家大郎家中做了第四房姨娘。进门前,陶大与我盟誓,绝不亏待我.本以为得遇良人,谁知也是个喜新厌旧的,仅仅一年便对我不闻不问,任由他家大娘子欺我这般境况,我如何敢要孩子”

    终归姐妹一场,玉侬一听便生气了.

    “兰影,要不要我去你家,帮你训斥陶大夫妇一顿!”

    说起来,正室对侧室的欺负,完全可以体现在衣食住行、态度等方面,类似长期的精神霸凌。

    但这些事,并不违法啊。

    便是玉侬帮她撑腰骂对方一顿,当面陶大夫妇或许甚也不敢说,但事后遭殃的还不是兰影自己么?

    只见兰影连连摆手道:“不劳娘娘费心了,还好,年初新颁的大楚婚律刚出了新律令,侧室也可去官衙提告和离了,我打算离了陶家!”

    这便是读过书的好处.大楚婚律已在报纸上讨论一年多了,今年年初才颁布。

    想来兰影关注此事已久。

    玉侬却不怎么关注政事,但她的人生,和逆来顺受高度吻合,早年听蔡婳的、后来听陈初的,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作为一个个体、而不是附属物时该怎么活。

    于是,当她听说兰影要和离,担忧之下脱口道:“那你没了家人,自己怎活呀?”

    “他们算甚家人.”

    直到现下,兰影才意识到,玉侬这些年被陛下保护的太好了,不但纯真依旧、甚至完全失去了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当年都在采薇阁,这命怎么差距这么大啊。

    但这些话,兰影自不会说出口,只是指着妙娘笑了笑道:“还好,当年妙娘姐姐看的明白,赎身后也没有嫁人,而是在县城开了间教女子琴艺的学堂,如今倒也有七八十个学生,手来束脩完全养活的了自己。当初幸好妙娘姐姐劝我,让我出了一笔钱入了利份,如今也有了退路.”

    “啊?教人琴艺?”

    在玉侬的理解中,靠教琴可吃不饱饭。

    当年她做清倌人那会儿,学琴的女子,要么像她一样,被养在勾栏里,学这些技艺只为以后取悦客人。

    要么就是阿瑜家里那种,书香门第,才会花精力、钱财去培养女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