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带领《当代》走向更高的那个人(2 / 2)

加入书签

        《文艺报》创办于建国前夕1949年9月25日,是全国文协主办的报纸。

        历任主编无不是文化巨匠、文学大师和卓有建树的文艺理论家,可以说新中国的文艺风云均与《文艺报》有着密切关系。

        多位伟人都曾在生前对《文艺报》的工作做过重要指示。

        这次《当代》1983年第一期所引发的反响引起了《文艺报》的关注,特地向《当代》编辑部发来了约稿邀请,让编辑部谈谈关于这次第一期组稿的幕后故事。

        蒙伟宰和覃朝阳两位老同志顺手就将这件事交给了林为民,美其名曰不能抢了林为民的功劳。

        83年开春第一期主推新人新作确实是林为民的点子,两人这么说倒也没错。

        林为民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奋笔疾书,总算是将稿子写好了。

        柳荫手里拎着茶缸走过来,吹着高碎漂浮在水面的茶沫啧了一口,“为民现在真是当领|导了,瞧瞧这稿子写的,都快赶上大会发言稿了。”

        荣世辉跟着调侃道:“这一期林主编主持有功,有了成绩不能藏着掖着,要不领|导怎么能看见呢?”

        林为民将笔帽扣好,起身活动着肩膀。

        “老同志,牢骚太盛防肠断啊。”

        荣世辉笑道:“我这个老同志没问题,小柳才三十多,你这个‘老’字是不是不太恰当?”

        柳荫配合的朝林为民瞪着眼。

        林为民给荣世辉竖了个大拇指,“要说会说话,还得是您有一手。”

        《当代》1983年第一期刊物在上市二十多天后经受住了广大读者的考验,受到了众多评论家、媒体的广泛赞扬,所引发的讨论和影响也对得起编辑部对于这一期刊物所寄予的厚望。

        再加上临近春节,编辑部内的气氛一片欢乐祥和。

        几人说着说着,又聊起了第一期的销售情况。

        《当代》自79年创刊以来,销量一直是稳中有升。

        近两年林为民加入后,销量的增幅更是强劲,如今总体销量已经可以做到稳定在八九十万册以上,但凡某期发表了一部口碑优秀的作品,销量轻松破百万。

        而像是刊登了《人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爆红作品的那一期,更是能做到单期一百几十万的销量。

        因此出于对第一期所刊登作品质量的信心,编辑部在这一期的印数上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数字——一百万册。

        眼下第一期上市还没满一个月,但各地书店和邮局的加印的需求已经陆续提了上来,按照推算,首印的一百万册应该也就是在这几天之内便会销售一空,接下来的加印数字就成了编辑部需要考虑的问题。

        柳荫感叹着说道:“照这个趋势下去,怎么感觉一百五十万册也挡不住啊?”

        姚淑芝正在整理稿件,她将一厚摞子的稿件放到办公桌的一角,“登陆遥《人生》的那一期最后是不是差点破了一百五十万册?”

        “没,刚到一百四十万册。不敢再印了,要是真滞销几万册,还不够赔的。”

        祝昌盛说道:“我觉得这一期到一百五十万册不成问题。伱们没发觉吗?现在大家坐在一起,要是不谈谈我们这一次的第一期,都感觉跟不上潮流了,这好像是形成了一种趋势。”

        姚淑芝点头道:“还真是。我妹妹他们学校的大学生里文学爱好者众多,她回来跟我说,这次第一期得到了特别多学生的喜欢。这里面不仅有内容上的原因,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祝昌盛问道:“什么原因?”

        “大概就是那些大学生觉得我们《当代》有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气度,很符合他们心目中那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刊物的形象。对了,这正好有一封读者来信,我给你们读读……”

        姚淑芝从她书桌一角的一堆读者来信当中抽出一封信,众人的眼中不禁带上了几分好奇。

        “……你们这一次推陈出新的举措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在此我要毫不吝啬的赞美你们。

        《当代》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只要能够在《当代》发表小说,就会引起广泛关注。

        就像米国的作者以能在《纽约客》上发表小说为荣那样,我身边越来越多的同学和朋友们也开始有了这样的感觉,能在《当代》上发表小说的作者都是文学的宠儿。

        ……”

        《纽约客》,米国文化界的象征。

        1975年,约翰·列奥那德曾这样评论《纽约客》:“受过良好教育的米国人随这本周刊一同成长。”

        用一句通俗点的话来说,读《纽约客》是米国精英阶层文化的标志。

        如今中国刚刚朝世界张开怀抱,能在信中提到《纽约客》,至少在见识上是秒杀大多数国人的。

        姚淑芝读的这封来信是一位燕大的学生寄来的,通篇全都是赞美《当代》这一次的大胆举措。

        “听听年轻人们对于我们的赞美,真是让人耳目愉悦。”姚淑芝读完了信,面上带着几分笑容。

        荣世辉突然看向了林为民,“为民,这个就是你所说的影响力吧?”

        林为民正站在窗边,背对着大家。

        “不错。”

        大家望着站在窗边的林为民,脑海中情不自禁闪现着一幕幕的画面。

        当初在会议室排除众议说服领|导给作家们返还手稿;

        不辞辛苦跑了上千公里的组稿;

        用一个多月时间将《当代丛书》的校对排版、装帧设计工作拿下……

        在这一刻,编辑部的众多同事们明白了社里和编辑部为什么会选择林为民来当这个副主编。

        因为他,是能带领《当代》走向更高的那个人!

        第一更。第二更11点左右,第三更下午5点左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