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见证神圣的时刻(2 / 2)

加入书签

        “林老师,今天真是辛苦了!”

        “还好,毕竟只需要动动嘴,你们等的也很辛苦。”

        “现在感觉怎么样?”

        “还好吧,获奖时的兴奋已经过去,平常心。”

        “您这一次又为国争光了!”

        林为民摆了摆手,“就是一个文学奖项。”

        “您太小看龚古尔文学奖的影响力了!”

        “不是小看龚古尔文学奖的影响力。为国争光的作用是提振民族自信,一个文学奖提升不了我们的民族自信。

        真正的民族自信,是经济和军事实力决定的。

        我们这一代人,在国外拿再多的奖,也不会改变我们这代人骨子里对西方的仰视。

        可能是我们的下一代人,也可能是再下一代人,只有国家经济发展赶超西方国家时,这种民族自信才会真正的焕发出活力。”

        记者采访林为民是要谈得奖的感受,没想到一上来话题就歪了,可他们并没有纠正林为民,而是随着他的话题延伸下去。

        采访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多,街上的霓虹灯逐渐熄灭,采访也进入了尾声。

        记者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林老师,您觉得您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林为民迟疑了一下,反问道:“诺贝尔文学奖很重要吗?”

        “毕竟是世界最顶级,也是影响力最大的文学奖项,应该是很多作家都梦寐以求的。”

        林为民点点头,“这个倒是没错。伱们觉得我会得诺贝尔文学奖吗?”

        两位记者摇摇头,“不知道。”

        林为民笑了起来,“跟你们一样,我也不知道。得与不得,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林为民说这话的时候神态柔和,语气轻松,但两位记者感到了一种情绪。

        那是真正并不在意的情绪,显然在林为民的心中,对诺贝尔文学奖这个世界性文学奖项的态度是平视的。

        他们突然想到了采访刚开始提到的关于民族自信的话题,林为民说,要在下一代人、或者是下下一代人身上才会看到那种民族自信。

        可是这个时候他们才恍然,一直以来,他们在林为民身上所感受到的,不恰恰是他口中所提到的那种从容大气的民族自信吗?

        采访结束,林为民跟两位记者闲谈。

        现在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但两人还没办法休息。

        回到驻地之后,他们要赶紧整理采访资料、冲洗照片、剪辑视频,然后乘坐最早的一班飞机将这些资料送回国内。

        每当遇到国际重大新闻,这都是驻外记者们的常规操作。

        林为民荣获龚古尔文学奖,不算是国际重大新闻,但对中国人来说却是天大的好消息。

        不管他承不承认,这都是在为国争光!

        今天晚上,对于他们来说,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翌日,在众多媒体的宣传下,关于龚古尔文学奖举办颁奖礼的新闻消息在法国妇孺皆知。

        与此同时,消息也随着多家国际媒体的传播逐渐在世界各国扩散。

        林为民的名字乘着文字、声音和影像,第一次广泛的出现在世界范围内。

        得奖后龚古尔学院有几个活动,还有事先约好的专访,这几天时间他的日程都会非常忙碌。

        忙了一天,到了晚上的时候,林为民接到了乔森辗转从米国打来的电话。

        龚古尔文学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兰登书屋作为全米最大的出版商自然关注,乔森特地打来电话对林为民表示祝贺。

        电话中乔森的语气热烈,林为民得奖,对于跟他合作的出版商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意味着他的知名度会再次攀升,作品也会更受欢迎,出版商也能因此赚的更多,这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详细聊了一会儿,林为民才知道,连兰登书屋这次都准备了“红腰带”。

        龚古尔文学奖的候选名单一经公布,出版作品参与到奖项角逐当中的各大出版社就已经提前做了准备。

        这种操作对于出版社来说都属于基操,每年到了各大世界性文学奖项颁奖前夕,这帮出版社都会异常的忙碌。

        对于出版社来说,出版的作品能够得奖,不仅是促进作品销量的提升,同时带来的隐形福利是出版社的影响力也在提升,伽利玛出版社就是最好的例子。

        电话最后,乔森再次邀请林为民前往米国。

        这个时间段正是龚古尔文学奖颁奖影响力最大的时候,林为民在法国待上十天半个月,然后再借着这股东风前往米国跑一圈,由兰登书屋来安排宣传工作,林为民只需要配合即可,保证他在米国的知名度再上一个台阶。

        面对乔森的热情邀约,林为民再次婉拒。

        来法国也好几天了,每天忙的跟狗一样,他可不想去了米国还重复同样的生活。

        反正奖已经拿了,头条也登了,不差刷那几次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