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父亲的故事(1 / 2)
第835章 父亲的故事
收购《童话大王》、签约郑渊杰,耗费了国文社大量的资金与资源。放在以前,老程肯定要唠叨几句的,不过现在他没有啥发言权了,每天除了审稿就是审稿,终于过上了牛马的生活。
这话不是林为民说的,而是老程同志的抱怨。
对于他的这种抱怨,不用林为民发话,老周同志就教育他了。
“你看看你这个老同志,革命分工不分高低贵贱,你这个思想啊,现在很有问题!”
程早春闻言冷哼一声,“我看伱们俩啊,现在就是一丘之貉。”
老周肯定是不会承认他这种指控的,林为民就更不会承认了。
大家都是同志,哪来那么多山头?
刚开完会,林为民和程、周二人打了几句屁,然后又问两人。
“下午《不见不散》试映,过去瞧瞧?”
“父亲的故事应该怎么写?”
一家三口进门不长时间,又有几位朋友拖家带口的来到了石铁生家。
距离电影上映还有一个月时间,电影的宣传工作也差不多可以启动了,不过前期还主要是以媒体通稿为主,于东入主文华一年多时间,早已经对这套东西轻车熟路。
虽然他依旧是冯晓刚电影的灵魂人物之一,但现在“冯晓刚”这块招牌已经逐渐打了出去,相形之下,他的光彩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夺目了。
“要是让我写的,还是写小说吧。”
放映完毕,冯晓刚满脸堆笑,问众人:“各位领导觉得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尽管提,我们积极改正。”
唯一的遗憾是《秦颂》仅上映四天就下映,并未形成什么强大的影响力。
“望岳
“谢谢伯伯!”她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
老程和老周是头一次出现在这样的场合里,林为民把两人介绍给《不见不散》剧组几位主创。
……”
……
程早春被他揶揄的脸上露出几分窘迫,“我这是欣赏……”
小豆包心中不屑,这帮大人真是没见过世面,她会背的唐诗多着呢。
“我们中国人对于父母亲的态度是不同的,母亲一贯的形象是慈爱,而父亲的形象则总是威严的,相比母亲,父亲总是难写的。孙犁写《父亲的记忆》是在1984年,可那一年,距离他父亲过世,已经过去了整整37年。”
几人简单聊了几句,林为民又拍拍葛优的肩膀,调侃道:“有记者管上个月是‘江文月’,我看今年可以叫‘葛优年’。”
作为一部喜剧片来讲,《不见不散》的完成质量非常高,大家又不是那些追求高大上的影评人,观影之后齐齐给出了好评。
万恶的大人们,他们摧残祖国的花朵最歹毒的手段之一,便是让他们当众表演节目。
大家说说笑笑,气氛融洽,石铁生卸下了这些天来的沉重枷锁,主动提起了他最近正在酝酿的想法。
朋友们的到来,让冷静了几天的石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连带着石铁生夫妻俩的心情也好转了不少。
“硕爷您别逗我,我这不是顺着林老师的话说的嘛!”冯晓刚赶紧告饶。
“停,好样的!”现场的导演喊了一声。
老周笑眯眯的说道:“我这可是给我老伴儿要的。不像某些人了,一把岁数,满肚子花花肠子。”
《不见不散》是冯晓刚独立执导的第三部电影,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无名小卒了。
至于老周的揶揄讽刺,他根本不在乎,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大家聊了会天,程西米起身去准备午饭,今天家里来的人多,准备午饭也需要一段时间,几个女同志也跟着去厨房忙碌。
第三部电影了,一开场,冯晓刚便显示出了比前两部电影更加游刃有余的掌控力。葛优的表演也更加松弛,那是一种他只有在汪硕的剧本和冯晓刚的镜头里才会表现出的状态。
程西米说,石父在世时,他明明很少说话,但在他去世后,还是会感觉家里冷清了很多。最近石铁生的情绪很低落,他每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总是想写点什么,可每到落笔时,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种感觉让他很痛苦。
中午吃完了午饭老程和老周也不用社里的车,就蹭林为民的。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流行过洋节了,特别是小情侣,这天即便不放假晚上也会出去约会。
小豆包不情不愿的背道:
镜头切换角度,露出正在拍摄的剧组,这显然是一场戏中戏。
他这个名,出了约等于没出。
那种愧疚里不仅有对父亲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付出的内疚,也有身为人子和作家,却连无法书写一篇纪念性文字的自责,更包含了一种羞于面对,因为他在作品中给予过世母亲的待遇要远高于父亲。
三人来到文华影视,为了方便内部放映,于东在这里专门弄了个小型放映室。
见冯晓刚没有了刚才得意的样子,汪硕满意的点了点头。
有了这张合影,要刘蓓的合影就显得合理多了,他回家好交差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