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2 / 2)

加入书签

        在到达山西与京畿一带交界地时,山西巡抚衙门从临近京畿的数州召集的各色匠户汇集到此,在统一给每户统一发放了数个黑面饼以及一小袋腌菜后,数千人的队伍在官府衙役的看管下,浩浩荡荡的向着东南方向进发。

        户部在接到朱由检的圣旨后,在顺天府派人协助下,于官道上每隔三十里便设置了一个简易的放粮处,路两旁临时搭建了长长的简陋草棚,草棚下是数十口煮着浓稠米粥的大锅,这些稻米都是郑家船队运送来的救命粮。这种放赈草棚将会长期的存在下去,以为之后大股山西灾民通过时为其提供糊口之粮。

        顺天府除了派出官吏衙役维持秩序外,还从京郊各县调集了上千名健妇壮工,以作搬运粮食、熬煮饭食之用。当然了,在朱由检的过问下,这些健妇壮工都是花钱雇佣的,而不是过去以服徭役的方式强行征调。

        为了防止官府中人接放赈之际侵吞粮食、刁难百姓,朱由检派出大批锦衣卫沿途来回巡查,从稻米出库一直到入锅蒸煮,都有锦衣卫在一旁监视。再加上自崇祯九年施行的涨薪新政后,官吏衙役都享受到了巨大的好处,各人的办差积极性明显提高,已无必要再从如此明显的地方腾挪好处,所以放赈一事进展的异常顺利。

        由于一路行来已经享用过多次免费的饭食,匠户们对于官差的吆喝催促都是顺从无比。

        行进了小半个时辰后,李二娃老远就看见了不远处熟悉的粥棚,队伍前端的人们已经用自家携带的各种器皿装好了稠粥,然后各自寻了地方或坐或蹲的享用起来。

        在锦衣卫的严格督导下,放赈的粥已经最大程度接近了干饭的样子,原先插筷不倒的放赈标准,指的是筷子插进去数息之间不到,那样粥还是略显稀了一些;但朱由检固执的认为,插筷不倒不能计算时间,就是筷子插进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倒,这才是放赈的标准,并且要严格照此执行。

        对于皇帝如此败家的行径,户部和顺天府的官吏都是腹诽不已,放赈就是给灾民们吊着一口气而已,皇帝的命令简直就是直接管饱了,这帮流民又不事生产,让他们有口吃的就不错了,为何要多耗费大量的粮食让他们吃饱?但既然是圣意如此,也只能遵照执行。

        李二娃看着自家两个小娃就着腌菜,端着木碗,大口大口的吃着香甜的稠粥,心里不由得既欣慰又愧疚:朝廷的大老爷们真是大善人啊,俺们啥活都不干,还管俺们这么好的饭食,俺心里总觉着亏欠人家啊;听官差老爷说,这般浓稠的粥都是皇帝爷爷下旨发下来的,不成,等到了地界,俺定要给皇帝爷爷刻个神像供在家里头,叫俺全家每日都要去磕头,永世不忘皇帝爷爷的活命之恩才成。

        看着李二娃正端着空碗发愣,一旁的婆娘朝丈夫身边挪了挪,把碗中大半碗粥倒进了丈夫的碗中:“娃他爹,俺吃不下了,不干活吃这般多撑得慌,你帮俺吃了吧!”

        回过神来的李二娃瞅了瞅碗中的大半碗粥,又看了看妻子温柔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柔情,他知道妻子哪里是撑得慌,是怕自己吃不饱才把饭食给他的。官府有规矩:成人每顿两碗浓粥,孩童一碗;妻子知道自己食量很大,每次两碗只能垫垫肚子,所以便时常用各种借口把饭食让给自己。

        李二娃一手端着木碗,伸出手将妻子头发上的一根草棍轻轻的摘下,用满是爱意的眼神看着妻子的眼睛。

        婆娘一下子羞红了脸,低头轻嗔道:“这多人看着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