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条陈(2 / 2)
与其千日防贼,不如趁其未成势之前给与重创。
孙传庭认为,各路官军多年来与流贼奋勇搏杀,积累了丰富的战阵经验。加上粮饷充足、甲胄齐全,火器兵刃的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不管将官还是士卒都是士气高涨,经过今年的充分修整后,明年的出关之战即使不会大胜,但大败亦是绝无可能。
孙传庭在奏本中明确提到,建虏虽然彪悍善战,但人口太少、各种物资匮乏这两点正是其最为致命的缺陷。而大明幅员辽阔,兵源物资充裕,就算官军整体战力比建虏稍低,但通过大规模会战,双方互损之下,建州根本经不起这种巨大的消耗。
朱由检知道他的想法,那就是用人命换人命,反正大明有的是人,哪怕十个换一个也能把建虏那点可怜的人口耗尽。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这些名臣眼中,当兵拿饷就要有随时阵亡的准备,这是天经地义之事,何况还有高额的烧埋银可拿。
其实这种想法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几乎每个普通士卒也觉得,自己既然拿着朝廷给的钱粮,那为皇帝送命是应该的。而作为后世穿越而来,对生命有着异常尊重的朱由检,内心深处对这种看法有点接受不了。
至于谁作为出关大军的统帅,心高气傲的孙传庭并未提出明确的人选,只说一切恭请圣断。
在孙传庭的眼中,不管是洪承畴、杨嗣昌还是卢象升,甚至于远在江淮的陈奇瑜,这几人虽然都是才具出众之辈,但并不比自己高明。
洪承畴老辣但太过圆滑谨慎,驭下不够严厉;杨嗣昌虽长于布局,却短于临阵决断,战阵经验相对欠缺;卢象升忠直勇猛,但仁心过重,缺乏战略眼光,率偏师奇袭当可发挥其优势;陈奇瑜虽智谋深远,但容易自满轻敌,当年的车厢峡一役便是明证。
朱由检对孙传庭有心作为全军统帅一事当然是心知肚明,这也让他感到十分的为难。
从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上讲,孙传庭确实不逊于洪承畴等人,甚至可以说略微胜出一些,但孙传庭最大的缺点就是资历不如洪承畴深厚。在这个历来讲究论资排辈的世代,倘若自己下旨让其作为主帅领军出战,那洪承畴等人的心里会非常不满。若是能打出一场大胜还好说,如果战事处于僵持或是惨胜,那孙传庭就会面临各种弹劾与攻击,对他的政治前途十分不利。
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检想亲征的理由之一。
自己成为全军统帅后,把洪承畴、孙传庭、杨嗣昌、陈奇瑜这些名臣全都带上,组建一个重量级的智囊团,排名不分先后,战前会商都聚在一起公开讨论,这样就基本避免了这些牛人之间的相互敌视、扯后腿的举动,就算战事进展的不顺利,或者最终并没有取得大胜,朝中大臣也无人敢将矛头针对自己这个主帅。
到时再说吧,实在不行自己就率军出一次关。虽然答应了卢象升不再亲征,但事情总是在不断变化中嘛。老卢率军出塞奇袭,自己就不用怕被这位忠臣当面斥责了,顶多再见面时自己向他陪个不是,保证不再有下一次就行。
把孙传庭的条陈搁到一边后,朱由检拿起了陈奇瑜的奏本翻看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