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国运(2 / 2)
由于此前在宁远城的大战中,两白旗损失最为惨重,所以皇太极让两白旗充作了后备队,也算是一种照顾之举,多尔衮和阿济格自是心中有数。
“三顺王听令!”
“奴才在!”
孔友德等人赶紧上前施礼听令。
“你三人将所有火炮集于中路,力求轰开明军正面,朕亲率两黄旗与炮阵之后,寻机上前搏杀!”
“奴才领旨!”
孔友德三人施礼后退回。
“蒙八旗马队分作两队,遮护我大军两翼,并伺机冲阵破敌,若因惧敌贻误战机,朕绝不相饶!”
“奴才等领旨!”
蒙八旗的格日楞、苏巴音、阿斯楞施礼后接旨退回。
“自太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反明至今,我大清与明军交手败绩甚少!明人善战者唯其火器新军及战车营,余者皆不足虑!不出意料的话,明军会将新军及车营排于中路,朕自会令两黄旗与之缠战,你等则趁机击破其两翼薄弱,到时再率军侧击其中军,如此,则我军必胜!迎战吧!”
皇太极锐利地目光环视帐内众人,语带金石之音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就在十余万清军纷纷出营,在认旗的引领下开往各自的阵地时,松山城外也是旌旗招展,领到各自任务的各部明军也开始向锦州城北面进发。
松山到锦州的官道上已经成了一条火红色的河流,无数身穿红色棉甲、头盔上飘扬着红缨的明军士卒迈着整齐的步伐,跟在上官的认旗后面大步向北行进。
自努尔哈赤建后金、皇太极创建大清的十余年来,这是明军最大规模的一次北进行动,总人数与各种装备远远超过了当年的萨尔浒和浑河之战时的明军。
而对面的清军也几乎是倾巢出动,两支当世规模最大的军队即将展开一场硬碰硬的较量,这场战役的结果将决定整个辽地的归属,以及明清两国的前途和命运。
两军总计近三十万人马,单是排兵布阵便已消耗了数个时辰的时间,尤其是采取攻势的明军,还要从距离锦州二十里的松山赶到锦州城北面,这样的话时间用去了更多。
而与明军对阵时一向采取进攻态势的清军,这次却是摆出了一个攻防兼备的阵型,并未趁明军调动之际发动进攻,而是摆好阵型后在原地待命,等候明军主动发起进攻。
等双方准备就就需之后,时辰已到了下午的未时许,此时从义州到锦州之间上百里的地面上已经成了旗帜的海洋,两军相隔五里之地摆好了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方阵,战阵上除了战马发出的嘶鸣声之外,再无其他动静,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果然不出皇太极的意料,突出于两翼里许左右的明军中路大军,正是由车营和勇卫营组成,孙传庭把攻击力最强悍的两只队伍放在了中间位置。
祖大寿这次也是下了血本,他将锦州以及杏山堡、塔山堡的共计一万五千余骑兵调到了前线,加上宁远来的两千多骑,总计一万八千关宁骑兵全部上了战阵,然后按照孙传庭的调派,分成两队遮护着明军的两翼。
明军的右翼由宣大等边镇官军组成,曾经在宁远城下与两白旗血战过的八千余白杆兵被孙传庭放在了边军的后队,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监视和接应。
与白杆兵同在右翼的还有五千秦军,这样的配置下,就算万一边军不支,后面也会有实力强劲的两支队伍能随时顶上去。
孙传庭对边军的战斗力和纪律性一直保持着怀疑,但既然朝廷将他们调派过来,那上阵是避免不了的。
左翼由两万五千名京营人马和一万名秦军组成,剩下的五千秦军作为预备队被排在了中军的后面。
未时中,随着上百面战鼓的擂响,明军左中右三路开始缓缓向前移动,震撼人心的大战即将打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