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师范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1 / 2)
朱由检提出在大明有条件的地方开办学堂的号召,得到了阁臣们的一致响应和拥护。
有教无类。
圣人之言不能流于形式和口号,必须扎扎实实地予以贯彻和落实。
一想到多年以后,知书明理、温文尔雅的君子在大明各地随处可见的景象,阁臣们也不禁暗自欢欣鼓舞。
这可是当初自己做阁老时制订的政策,才有了今日如此之盛世模样,自己百年后,子孙后代也能有可仰仗的资本了。
当听到朱由检在为师资力量忧心时,温体仁提出了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解决方案:限制科举年龄,把诸多老龄诸生排除于科举门外,然后强行征他们进入官办学堂,担当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项新政从即日起开始实施。
温体仁的策略不禁让朱由检为之拍手叫好。
在科举盛行的大明,许多读书人为了达成进入体制之内,享受其中无数特权和好处的目的,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考当中。
在这个平均寿命只有四十余岁的时代,很多年过半百,甚至年过花甲的老童生,以执着的精神和顽强地意志,虽然屡屡受挫,但却一直战斗在科考的行列之中,直至带着满腔的恨意离开人世为止。
这批人的身份全是诸生,他们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就是举业。
因为中举就意味着迈入了士绅的行列,可以享受到的特权会给他们自己和家族带来无数的便利和实惠。
只可惜,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只能在举业门外徘徊,终其一生也无法敲开那扇大门。
鉴于此种状况,温体仁提议,将参加举业的诸生最高年龄限制在五十岁以下,超过年龄限制的均不允许参加各省组织的秋闱。
这条措施出台不会引发太大的风波,相反,这种新政会让占据科举考试大多数的年轻文人们拍手称快。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竞争对手骤然间减去不少,会让他们的压力小了很多。
至于因年龄受限失去科举资格的老童生们,尽管会对朝廷的政策大为不满,甚至有可能找到官府吵闹,但却改变不了既成的事实。
为了防止这批老童生们因为心怀怨恨而已各种理由拒绝被征召,温体仁接着建议:如果有人恶意拒绝担当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当地教谕将会剥夺其诸生身份,将其打回到白丁行列之中。
这条建议确实狠辣之极,可以说是直击要害,等于一下子捏住了老童生们基本失去功能的高丸,让他们瞬间便失去了反抗之力。
阁臣们都对老温的阴狠心生忌惮,但同时也对这条策略的可行性表达了赞赏之意。
没想到自己苦思多日无果的事情,被老温轻而易举地给解决掉了。
这是标准的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
只要你乖乖地,那么就会有胡萝卜吃,一旦想反抗,满是倒刺的大棒劈头盖脸就砸下来。
没想到自己苦思多日无果的事情,被温体仁轻而易举地给解决掉了,朱由检心下舒爽之余,狠狠地夸奖了温体仁一番,盛赞老温不愧是老成谋国之臣,并希望老温能尽量发挥余热,造福大明黎民众生。
老温在朱由检的夸赞声中带着一副矜持自得的神态坐了下来,伸出满是老年斑的手掌捋着花白的胡须,心里也是暗自高兴不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