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体系的建立(2 / 2)

加入书签

        在这个时候,当年遭受众多非议的那批派往欧洲各国留学的四百名少年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四百人中,有不少人精通两种以上的各国语言,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在方以智和郑芝凤的组织协调下,经过四年多各方的艰苦努力,一套成熟的汉字教材终于几近完成。

        等到崇祯二十四年八月,随着北京师范大学的成立,这批教材将会被用在第一批师范学院的学习上,而这四百名已经长大成人的少年,也将成为北京师范大学首批大学生。

        他们的学期定为三年。

        三年学成毕业后,他们将会被分派到大明各地,成为大明创办近代学堂后的首批教师。

        朱由检已经明确规定,这批新型教师将享受正七品官员待遇,以后随着教龄的增长,他们的待遇也会相应提高。

        享受官员待遇意味着,除了正常的月薪外,他们也会有各种奖金,并且在几十年后领取到退休金,也就是说,他们单靠俸禄也可以确保一家人衣食无忧了。

        等到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教师们将会执行职级薪资,按照职称领取对等的俸禄。

        初创阶段,为了鼓励和刺激更多人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官员身份还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须是师范大学毕业的从业者才可以。

        现在的学堂先生只能领取俸禄,但不会有官身,不过,为了酬功,这批现任教师也会在三年后,与新教师一样领取退休金,他们的退休年龄会由各地官府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

        这批先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大部分人的年纪都超过五旬,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他们也是为大明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绝不能亏待他们。

        除了那四百名基础扎实的留学人员外,师范大学还将从社会公开招录学生,鉴于目前的教育体系还处在草创阶段,生源十分稀缺,所以,朱由检已经建议招生时要不拘一格,尽量从平民和工匠阶层获取生源,招生条件要适当放宽,比如,识字达到一千五百字者皆可入校学习就读。

        没办法,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需要漫长的过程,很多事只能临时凑合,规范化、制度化要在大明识字率提高到至少五成时才能健全。

        师范生入学后的待遇也是相当之好。

        食宿全免,被褥免费发放,着装也是按照单衣冬衣每年各发放一身,衣帽鞋袜也一样;每月每人还有一枚银币的补贴,用于购置其他物品。

        在教育体系的建立做好了相应规划和配置后,接下来就是完善医疗体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