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2 / 2)

加入书签

只有辨证准确,开出来的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然,只会有害无益。

而切诊,则是中医必需的功夫,不会切脉,也就不是中医了,这里暂时不谈。

但对于望诊,大家可能觉得陌生。

凡病,都可以在未病之前有所表现出来。

一般来说,高明的医生可以在病未发作之前就可以诊查到,而这里用的方法就是望诊,也就是用我们的眼睛来观察病人。

古代的名医多有这种本领,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生更多的是相信仪器检查结果,对于望诊反而忽视了。

即便是一些中医,也已经把这项本领忘却的差不多了,而是选择相信西医用到的仪器。

可仪器真的就什么病症都能查的出来吗?

这也不见得。

一些小的肿瘤,在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西医那些精密的仪器也很难发现,只有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可以。

而中医就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做出判断,从而将病症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里用消灭一词也不太准确,事实上,中医治病本就没有消灭一说。

中医治病,治的是生病的人,将人体调理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利用人体本身的能力去对抗病症,而非直接与病症硬碰硬。

所以,在治疗癌症的时候,中医讲究的是与癌细胞共存,而非像西医那般,只要癌细胞,那就是使用一刀切的办法。

没有搞清楚人体为什么会患上癌症,切了只会造成癌细胞转移,甚至向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最终不治身亡。

这是中医与西医最大的不同。

大家知道,古代有一位名医叫扁鹊,医术高超,以致于现在我们对名医也称之为扁鹊再世。

话说有一天扁鹊见到蔡桓公,站了一会儿就说:“唉呀,你有病,但很轻,要马上治疗才好。”

桓公没有理会,觉得扁鹊都没有给他把脉什么的,只是看了他一眼就说他有病,再加上自己身体状态还行,放谁那里恐怕都不会信。

甚至别说不信了,没有暴走打人都算是心态不错了。

过了几天,扁鹊见面后又劝他及时看病,恐怕病情会加重,桓公还是不理他。

如此三次,桓公仍然不信扁鹊的话,结果在数天后病发而死。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古人的望诊水平极高,可以提前预测到疾病的发作。

这样的诊断远远比机器检查要方便、高明,而且实用得多。

可现在的中医,能够掌握这种望诊的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不可能的,是编的故事。

但事实上,就是现在,根据望诊,我们也能判断出不少疾病出来。

比如,大家知道一位笑星,他就是因为急性心肌梗塞发作而去世了。

如果我们懂得望诊,就能轻易地观察到,他的山根部位,就是两眼睛中间部位,有一道明显的深纹。

按照中医面部望诊相关的一些理论,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这个部位对应的是心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