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2 / 2)
对于行都的一切,她都知道得很少。
他的信中,会说两个孩子的近况,会倾诉他的思念,却绝不会提到朝局,不会提到他正面对怎样的困境。
所以持盈知道北朝兴兵南下的消息,也是在整个西陵都遍传了之后。
那时距她离开行都已经一个月后了,腹中的孩子已经有五个多月,再不显怀,小腹也明显得隆起,如今一低头,早已看不见鞋尖了。
赵誉送来的信,所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信上的内容也明显见短,持盈心中已有不好的猜测。
她如今孕相明显,为防流言传出去,自到了西陵后,便极少再出公主府,连西陵的街市也不过初到时去看了一回,市井上流传的消息,还是府上采买回来说道时被阿棠听去了,这才禀到她耳中。
“什么?”持盈震惊道,“北朝已经过了沅江,攻到了宣州?”
阿棠也面色发白,担忧地道,“听外头的人说,此次是北朝摄政王亲自领兵,那位摄政王多年来在北地就有战神之称,威名赫赫,此次他亲率二十万大军,宣称是要覆灭南朝一统天下,不到十日就已经抵达沅江,青阳那一战,听闻守城三万将士全都战死殆尽,沅江都被染红了,可还是挡不住北契军。”
持盈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凝重,“兵贵神速,北契军发兵太过突然,行军又太快,南边的将士们哪里来得及抵挡。”
她在行都的时候,在清思殿里的书房里也曾看到过舆图,粗略知道些城池方位,宣州就毗邻江南道,若再过了歙州,离临邺几乎便是一箭之地,偏歙州并无险要可据,如今的情况不可谓不危及。
“外头都乱了套了,西陵离江南道尚远,可许多人已经想着要出城西逃了,都想直接往剑南道去,大家都在说,太上皇与官家都已经决定要借西巡之名往剑南去。”
剑南有蜀道之险,即便是大半山河沦落,剑南那边也能据守到最后。
眼下北朝大军已经过了宣州,临邺可说是危如累卵,想必朝中自然会有不少大臣提出西逃的提议。
“歙州无险可守,临邺近在咫尺,若那北朝的耶律济祈攻下了宣州,分为三路包抄过去,官家与朝臣宗室们再要逃离,便只能乘船从吴江出海,为今之计,最好的法子,是趁着北契军还被阻在歙州,便离开临邺……”
她一边喃喃说着,一边来回踱着步,脑中只一心想着眼下的局势,仿佛失了神一般,不一会儿额上便已经是一层密密的薄汗。
“孩子还小……不管他怎么取舍,一定会将英儿和蘅儿先送走的,剑南的确是最安全的地方,他必会让人护送孩子,取道西陵,然后再赶去剑南。”
她停下脚步,手撑在椅子旁的桌案上,攥得紧紧的,“可他自己却未必会西行,不,他一定不会的,若是他也逃至剑南,整个南边都会沦落,便是拱手让与北朝,朝中水师精锐,南下才是最好的打算……”
她不停地想着,脑中思绪万分,可每一种,都令她担忧害怕。
“殿下,您别着急,”阿棠见了忙劝道,“您不是说了,前日送来的信里,陛下说一切都安,那时候北契军已经攻破青阳了,可陛下如此镇定,想来是早已有了应对的法子,有陛下在,这天下都会没事的。”
持盈却惨白着脸,摇着头道,“他不过是害怕我担心罢了,法子……他是一国之君,有什么法子?无外乎便是天子守国门,与天下共存亡。”
说完,终究忍不住,阿棠见她双眼已然泛红。
“可殿下,你先得保重自个儿,您腹中还是陛下的骨肉,临邺城中也还有两位小殿下,为了他们,您也得好好的,不能自己吓自己。”
持盈默立了好一会儿,最后才缓缓地点了点头。
“不管他如何决断,我都得好好待在这儿,若是他将两个孩子送来,我便带着孩子赶去剑南,免他后顾之忧……”持盈转头对着阿棠道,“你让付安派人去街头打听着,一旦有了什么新的消息就来报之于我,知道么?”
阿棠点头,安抚她道,“您先休息会儿,我去找付安。”
她刚出了屋外,便见付安已经候在了外头,正要开口,就见付安竖着十指在唇前,示意他噤声。
阿棠走上前,付安带着她走到院子外头,阿棠说了持盈的意思,付安听完便皱眉看着她道,“我的祖宗,你可真能闯祸!”
说完他叹了一声,摇着头道,“街头能打听来什么消息,都是流言罢了,西陵距行都多远,什么消息传过来都变了样,那能信么?殿下糊涂你也跟着糊涂,前日陛下送来的信,不止一封,其一是给殿下看的,还有一封是给我的,殿下在信中已经说了如今的形势,即便北朝过了宣州,也在他预料之中,他就是怕殿下知道了消息会担心,所以在信中嘱咐我不得让殿下听到外头流传的消息,结果可好,我一个不注意你就捅到殿下跟前儿去了。”
阿棠听了也有些懊悔,又问他道,“那陛下信上可还有什么旨意?”
付安摇了摇头,“陛下只在信中说了,此一仗将会耗时漫长,临邺会安全无虞,西陵就更是不用担心,只让咱们护好殿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