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 49 章(1 / 2)

加入书签

鸡蛋现在虽然算不上是苏桐的主业了,但还是有的,她答应下周给张华玲送,俩人又聊了几句。

张华玲知道苏桐要找初中教材,还挺奇怪的。

因为她最开始认识苏桐的时候,对方似乎才开始学习,就算小学的知识简单,学起来也没这么快吧

苏桐看张华玲的眼神,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她只能又搬出裴珏平教过自己的说辞,再给自己现在的情形找辙,“他教的虽然挺好,但比较零碎,东一榔锤,西一棒子的,所以我现在得系统的学一学,所以才来找书。”

张华玲是个老师,从职业角度出发,她当然会喜欢爱学习的人。

于是她直接开了口,“在这找你是找不到的,跟我来吧,我想办法给你弄。”

这就很惊喜了,苏桐立刻跟了上去。

县里也是有初中的,张华玲和初中的校长是同学,她本来只是打算带着苏桐去买套书而已。

不过路上她和苏桐又聊了几句,才知道苏桐是为了当老师,才开始学习的。

张华玲想了想,开口,“要是这样的话,你最好考个毕业证吧。”

她估计着,老师的队伍以后会越来越正规的,苏桐反正也要学习,为什么不索性拿个文凭呢。

苏桐当然不会拒绝这样的好机会,连忙问张华玲怎么操作。

张华玲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不过她和同学关系很是不错,对方姓金,听说苏桐的事儿,也很敬佩,手一挥大包大揽,“这样,你下周四来,我先联系小学的人,给你弄个小学结业考试,过了之后给你上学籍,初中的么你回去从初一开始学,学会一年的你来考一次试,等你考过初三的,我就给你毕业证。”

金校长说的虽然简单,但苏桐知道这里麻烦事儿肯定不少,于是连连表示,如果有需要钱的地方,千万不要客气。

金校长听了反而不太高兴,“要是为了钱,我才不管你这事儿。”

张华玲了解自己老同学的性格,“书费不要钱啊卷子不要钱啊你不要钱,找人给她弄考试,弄学籍,不得请人吃顿饭啊没你这么抠门的。”

金校长“切”了一声,“我又不是出不起这个钱,我这

是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的投入,我乐意。”

她说的是实话。

而且金校长觉得,苏桐一个农村来的小姑娘,能省点儿就省点儿吧,有这份上进心,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可苏桐哪能让别人花这个钱啊她要是没有,也就厚着脸皮先欠着了,问题不是她有么。

于是她从兜里掏出今儿刚收来的货款,厚厚一叠的大团结,“金校长,要多少钱,您说”

金校长

既然对方有钱,金校长也没矫情,直接拿了五十,把初中三年的书本练习册和卷子,都给苏桐配齐了。

要不是苏桐力气大,还真不一定拿得动。

就算这样,苏桐也热泪盈眶的。

知识真是沉重,问题是还有那么多卷子,就算她爱学习,也觉得压力很大。

可张华玲对她抱的期待更大,“你好好学,要是能拿到初中毕业证,就来考一中”

苏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真的么如果我考上一中的话,以后是不是就可以考大学了”

张华玲很是欣赏苏桐这种要在知识的海洋里一直遨游下去的精神,再说一中里确实有不少学生,比苏桐岁数还大的,于是她点了头,“能考。”

于是苏桐高高兴兴的坐着牛车,回了小河村。

她到家的时候,董建国和老李校长正等在她家门口。

苏桐见董建国一脸的喜气,就知道学校的事儿差不多了。

但她没想到,还有更好的事儿等着她呢。

老李校长之前带来的人,都是从学校里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他带他们来,是希望他们能伸把手,帮帮这里的学生,其中几个人已经同意了。

苏桐本来打算哪怕只有她一个人,也要撑起这个学校,现在有了这样的意外之喜,她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于是连连感谢老李校长。

而老李校长看到了苏桐拎回来的两摞书,还和她开玩笑呢,“你这是打算把初中也办起来么”

苏桐有点儿不好意思,小声的和老李校长说了自己的打算,老李校长心里愈发的感慨。

苏桐真是个好姑娘啊,不贪财、心肠好、肯上进。

唉,这要是裴珏平还活着,该多好啊。

但他也就是想想,并没有说出来,因为他很贴

心的怕苏桐伤心。

苏桐不知道老李校长在想什么,很是高兴的和他们一起商量起学校以后的事情来。

首先是地点问题。

苏桐觉得在自己家就可以了,毕竟其实小河村的学生并不算多,冬天的话就搬进屋子来,也不碍什么事儿。

但董建国却觉得不能这样,他很干脆的决定,把村委会和生产大队的办公地点合并,然后把原本的村委会当办公室当学校。

虽然苏桐有这份心,但也不能占她的便宜,而且冬天还得取暖,这份钱也得村里拿,虽然也可以给苏桐,但多了少了的,苏桐不计较,但万一有别人说闲话呢。

苏桐倒是没想那么多,她只是想到自己这边有缝纫机的声音,容易让学生分神,于是也就同意了。

接着他们又排了排课程表、确定了下哪个老师教哪门课程,说到工资的时候,董建国叹了口气,小河村穷啊

老李校长也知道,“我们都这个岁数了,出来教课不过是活动活动筋骨,不然天天在家待着,都待傻了,工资不工资啥的无所谓,给个十块八块的就行啊。”

董建国连连摇头,“那可不行,那可不行。”

他咬咬牙,“就算不能和县里的老师比,也不能比镇里的老师差了”

董建国就不信了,活人还能被尿给憋死了他一定能想出办法来。

老李校长也先不跟他犟这个,转而说起别的事儿来了。

村里人这会儿也都听说了要办学校的事儿,一个个都喜气洋洋的。

毕竟这样孩子上学近了。

而且平时孩子回来,也多多少少会带回些老师说的话,切,你们镇里人瞧不起我们村里的,我们还不乐意搭理你们呢。

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学校了,家长们都在家里告诉自家孩子,可得好好学习,学出个样来,让镇里那些老师看看,我们村里面的孩子,可不比你们镇里的学生差。

总之这是造福全村的事儿,除了个别不懂事的人之外,每个人路过村委会,见到董建国都要说一句,以后学校有啥事,尽管让他们来帮忙。

还有几个学生家长拍着胸脯保证,冬天里学校的柴火,他们包了。

唯一听到这个消息傻眼了的,只有苏桦。

村里

要办小学了

这怎么可能

这应该是两年后的事儿啊

高考恢复了,虽然钱家的人也知道钱安达考不上,可他们却都抱着万一能撞上大运的心里,还是让钱安达考了。

可现在考大学,比鲤鱼跃龙门还难,钱安达当然挤不上那独木桥。

可他又不甘心高中毕业虽然不至于找不着工作,但好工作是没有的。

再说读书多清闲,干活多累啊,于是钱安达死活要求复读,他爹妈拗不过他,同意了。

第二年当然还是考不上,然后村里要办小学,钱安达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文化人苏桦还记得,钱安达当初连这个老师都不想当他还想继续“念书”,考大学呢。

还是董建国来家里再三再四的请,好话说尽的求,他才同意了。

然后他就吃上了公粮。

而且董建国有求于钱安达,所以开的工资并不低,每个月还给油给粮的,钱家的日子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虽然后面有一阵,待遇虽然没法和城里的老师比,可钱安达教出来一个出息的学生,每年都大笔大笔给他汇款,钱家那日子过的,俨然是村里的头号富户。

再后来,国家提高了老师的待遇,钱安达赶上了东风,还当上了校长总之要不是这样,她为什么要费尽心力的嫁给钱安达。

就算她现在每天都被打的遍体鳞伤,也死活赖在钱家。

她就是在等好日子到来的那一天啊。

可村里现在就要办小学了钱安达还没毕业啊,这可怎么办

苏桦早晨因为多喝了口粥,被陈小翠拿着柴火砸了腿,走路都一瘸一拐的。

上午的时候她用这个做借口,死活也不肯去生产队。

好在钱安达周末在家,拉着她在床上胡天胡地。

虽然钱安达动作粗暴,弄的苏桦浑身酸痛,但好歹比下地轻松。

可一听到这个消息,苏桦立刻就在家待不下去了,下午去了生产队和村里人打听消息。

生产队的人对苏桦的感觉吧,其实是有点儿复杂的。

以前的苏桦天天梳洗的干干净净的,虽然称不上漂亮,但让人看着挺舒心的,还总安慰苏桐,村里人都觉得她心肠不错,对她挺好的。

所以后来钱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