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 52 章(1 / 2)

加入书签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他们这的天气情况就决定了,一般秋收之后,他们就没什么赚钱的营生了,顶多上山去摘木耳蘑菇,或者打松塔、榛子啥的卖给供销社。

那些虽然也能赚点钱,但没有给苏桐盖房子赚的多啊,这要是不甩开了膀子干,对得起谁

所以整个小河村都沉浸在一副大家都很爱劳动的氛围里。

劳动不值得羡慕,但劳动能赚钱,就让人很羡慕了,于是最近周围村子的人路过小河村的时候,那眼神简直发绿。

就在这种良好的情况下,裁剪机、缝纫机以及原材料,运过来了。

李主任帮忙帮到底,直接用货车帮苏桐拉到了镇里。

但往小河村去,可就得苏桐想办法了,因为小路车进不去。

于是老王叔一趟一趟的用牛车帮苏桐把东西给拉回去了,为此苏桐又给了村里一笔搬运费。

董建国其实不咋好意思要,但老师们得开工资,他也没办法。

不过他这边收了钱,那边盖厂房的时候,帮苏桐盯的牢牢的,半点儿偷工减料的事儿,都没让发生。

可苏桐拆开裁剪机之后,一拍脑袋傻眼了。

我勒个去,裁剪机和缝纫机不一样,它是要用电的。

她最近要忙被服厂的事儿、盖厂房的事儿、学校的事儿、学习的事儿,还不能冷落了裴盛,简直觉得自己是个陀螺,小鞭子一直往她身上抽着的那种,所以居然就忽略了小河村,根本没有电这回事儿。

当然,也不能全怪忙,苏桐反省了一下自己,她实在是被这大笔的订单和美好的未来,兴奋的冲昏了头脑。

可上千块钱的机器,不能就这么废了啊

厂房现在已经盖了一部分了,要是没有的话,她还能豁出去搬到镇里去,可现在都这样了,摆在苏桐面前的只有一条路。

弄来电

为了这个,苏桐问了董建国。

国家给配电网,是不用村里花钱的,但是你得自己弄基础设施,比如电线杆啥的,得自己从山上弄树下来,埋好,县里的工程师只负责布网。

苏桐觉得这是好事儿啊,搞起来啊

董建国一边指挥着人盖厂房,一边回答了苏桐,“要

电干啥村里就一件电器都没有。”

苏桐

这倒是真的,因为小河村太穷了。

别说没电器了,大家晚上连油灯和蜡烛,都不怎么舍得点。

但是,她要用电啊

可这事儿吧,不是苏桐说了算的,她总不能强迫村里人为了她那几台裁剪机,又砍树又挖坑的。

她出钱

要是苏桐真的成了万元户,也不是舍不得。

可她现在不是啊

而且又是盖厂房、又是买机器和布料的,裴珏平给裴盛留下的那几千块钱,都被她不要脸的占用了,她现在出不起。

最后苏桐还得找李主任想办法。

买发电机是别想了,不可能的,那玩意别说买不买得到了,烧油她就烧不起。

但可以弄几个改装的电瓶。

镇里是有电的,她可以拿去老李校长家充电,她给电费就是了。

可这样只能糊弄一时,苏桐愁的都开始掉头发了。

这是个教训,还是个很大的教训,苏桐提醒自己一定要记住了,步子迈的大了,是要扯到蛋的。

但看着每周发出去的货,和收回来的钱,苏桐又嘿嘿的乐了。

等她把裴珏平的钱还了,再赚点钱就通电,到时候买电视、买录音机、买洗衣机买冰箱。

不光她买,她相信这样下去的话,村里人也早晚能买得起。

在所有人都忙活着赚钱的时候,山上的木薯熟了。

前一阵苏桐和刘山花还时不时去山上看看,这一阵根本都忘了这回事儿了。

苏桐是工作忙学习更忙,一时就想不起来了。

刘山花的话,作为被服店的设计师,苏桐是单独给她奖金了的,她已经下了决心,明年也不去生产队了。

她要跟着苏桐好好挣钱前一阵她妈去县里医院看了,说要是动手术的话,病症是有痊愈可能的。

不过县里医疗条件不行,她得带着她妈去省城才行。

要是苏桐这的生意一直这么好,自己再能设计出几个小东西来,明年秋天估计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所以她脑子里现在全都是怎么弄出来其他东西外加还有个陈红斌需要她关注,忘了也是正常的。

但刘山花他爸还记得呢。

他帮苏桐盖厂房之余,起五更爬半夜的把东

西给收回来了,满满当当的摆了半个院子,弄的苏桐都有点儿傻眼了。

村里人也傻眼的看着苏桐,想知道她要这有毒的玩意干啥。

其实苏桐看着这些木薯也有点儿发懵。

刚开始穿过来的时候,她是指望用木薯做粉条,自己吃或者卖了赚钱都好,可现在似乎是没有这个必要了。

就连董家现在,都不像刚开始那样,顿顿都是大饼子窝窝头了。

虽然还是粗粮和细粮掺着吃,但细粮占了大部分。

菜里放肉借味,也不像刚开始那么心疼了,块儿也大了起来。

那这粉条好歹是刘山花他爸弄回来的,该做还得做啊。

而且等过年前生产队杀猪分猪肉,炖上粉条多香啊。

再不济,还可以抓只鸡杀了炖呢。

虽然苏桐现在顿顿吃的都好,但依旧馋这一口呢。

于是苏桐先把苦木薯给挑出去扔了,剩下的甜木薯,找了几口大缸给泡上了。

先去毒,把淀粉弄出来再说。

可粉条还没做出来呢,老王叔送货就出了点儿事儿。

苏桐现在忙的狠,就直接让老王叔承担了去县里送货的任务。

现在全村女人一起做手工活,外加机器也增多了,所以每天都能做出二百来个来,就一天送货一次,如果苏桐每天都跟着去,太耽误时间了,有来回这功夫,她都能做两三套卷子了。

反正老王叔和李主任也认识。

老王叔送了几天,确实也没啥事儿,可第六天的时候,牛车走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回转了。

老王叔说是李主任派车来镇里接货了,说是牛车往过送的话,太耽误时间。

苏桐顿时就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了。

现实一点儿说,派车过来小河村,是要给供销社增加成本的。

这年头的车子金贵,供销社两百个抱枕的利润,都未必够车子跑一趟的。

而且李主任不是那种想一出是一出的人,如果真的要这么做,也会提前和自己商量。

可除了李主任之外,她也想不出会有什么人,会来接这一车的玩具抱枕。

她想安慰自己说,没准是哪个供销社着急要这批货,所以李主任才派车来。

但还是越想越觉得不对。

这个点儿已经没有去县城的客车

了,苏桐想了想,把裴盛托付给王桂花,自己管董建国借了自行车,决定往县里去一趟。

结果就是到了地方之后,李主任笑呵呵的问苏桐,“你今儿怎么有空来了货呢”

苏桐当下心里就咯噔一下。

但苏桐并没有把这个错误归咎给老王叔,只能怪自己当初没想到,然后才被人钻了空子,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自己大意了这年头通讯不便,外加村里人没那么多的心眼,出现这种事儿并不算奇怪。

只是两百个抱枕的成本算下来,她这个月估计都要白干了。

是谁这么缺德,算计到她身上来了。

李主任听苏桐说了这事儿,也是一阵惊讶加自责,“你还年轻,想不到这个正常,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干了这么多年的供销,都没想到要弄个收货凭据,我才是白活了。”

但自责并不能解决事情,俩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连忙去警察局报了案。

苏桐来之前为了以防万一,还问了老王叔,有没有记下那辆车的车牌号码。

可惜的是,老王叔根本没注意那个。

这也能理解,毕竟老王叔是个彻底的文盲,就算看了,也不一定认识数字。

但这年头的车子少,镇里常年到辈子的,也见不到几辆车,偶尔去一辆可新鲜了,肯定有人注意到。

县里公安局于是打电话到镇里的派出所,让帮忙排查一下。

不到半个小时,派出所就给了回馈那个时间段只有一辆车来过镇里,不过遮挡了号牌。

看来对方还真是动了脑筋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