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1 / 2)

加入书签

俞秋生正襟危坐,颔首却道:“做的很精致,用心了。”

她碰到的那两个小陶偶似乎还沾了他的身上的温度,指尖一探便收回

外面又开始下雨,雾气蒙蒙,屋檐下珠帘细密。

这个道士为她倒了碗凉茶,面上挂着笑,见她不收,便道:“姑娘不必多礼。萍水相逢,相逢就是缘分。况且这东西,贫道多得是。”

不知是不是她有心,她只觉得这话中有话。

“这东西精致的很,怎么听你说来忒不值钱了。”

“简单,看着虽是陶土烧制,不过摸上去十分细腻平滑,手感甚好。贫道钻研这些小玩意儿已有十几年,称不上熟能生巧,但也是有几分心得。”

那双凤眸微抬,噙着一点笑意,指腹摸过人偶的眉目,缓缓道:“陶土要雨后南方山坡上的红壤,烧熟了,晾晒七七四十九天,加上六月梅天雨水搅拌。而后捏形,最后上色。前者易得,后者靠悟性。这两只人偶是贫道近期所做,一直带在身边把玩。”

说话间俞秋生却抬手打住道士的话,道:“你说与我面熟,不知道长叫什么?”

她才生盯着他手上的动作,未曾想能看到那腕上露出的刺青,似乎是白泽图案,一瞬的功夫没叫她错过,刹那间思绪万千。

书里歪魔邪道确实诸多,但有这样刺青的人,必然出自百里世家。

“冯春夏。”

俞秋生微诧,这时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记忆来。她记得书里有一个反派叫百里秋寒,也确实是出家当了道士,不过早在她穿书前就叫纪素仪顺手干掉了。

那还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乃是纪素仪的战果之一。

“姑娘认识贫道?”

冯春夏手放在膝上,笑吟吟地支着手,看她方才睁圆的眼睛。那一双杏眸澄澈,黑白分明,像是未经世事的小姑娘。如今不比初见时的那副恹恹模样,格外的有精神。

俞秋生摇摇头,想了想道:“出家之人不该有道号么?”

冯春夏:“师父早早就没了。这些年贫道一直云游四方。”

大抵是要赶路,又闲扯一会儿他终于从俞秋生面前离开。这期间她警惕极了,竟是任何有用的信息都没有打听出,唯一可知的是,她是个馋鬼。

浪费时间。

外面雨水淅淅沥沥仿佛永无止息,俞秋生暂时无法上路。这梅天又潮又湿,加之光线昏沉,乌云压得低,外界压抑极了,她开始像困在笼中的兽。

驿站空荡,那个书吏去了后院。临走时冯春夏还贴心道:“贫道见姑娘等的急,只是不知是去哪,若是顺路贫道可护送你一回。”

俞秋生审视着他,考量许久,最终缩了缩脖子趴在桌子上。

冯春夏等了会,面上笑意不变。大概是看她过于坚定,不得已敲了敲门框,遗落的人偶四目一亮。

“姑娘怎么这么倔呢?这样日后总要吃上罚酒。”

而俞秋生听罢皱眉,品出一点阴阳怪气的味道,直起背:“冯道长,我倔成驴也与你无关。你不是要上路么,赶紧走罢。”

她平生最恨旁人与她阴阳怪气,冯春秋正好踩到她的雷了。

再加之今日本就心情不好,他这句话像是一点火星跳到煤气罐边上,直接炸开。

冯春夏挑眉,见她与方才判若两人,不由暗暗在袖里掐了个诀。先前被他敲门声惊醒的人偶停了动作,这驿站外的风景换了一幅。

俞秋生暂时未曾察觉,扭头闭上眼睛,努力平复心情。半晌想起她迟迟不来的饭菜,这才去后院催。

“我的饭菜怎么……”

掀开帘子,她怔了怔,此情此景实在让她无法说出下面的话。只是退了几步,那样的场面仍旧挥之不去。

大概是作呕了,转身就要吐,不曾想撞到了冯春夏。

他来的是这样的快,开始原形毕露。

“饭菜……怎么了?让贫道看看。”他探身掀开帘子,却用身体堵住俞秋生的前路,没给她留下半点退路。

“啊,有肉,是腿子肉,俱是瘦肉。有葱有姜。那一口大锅里水烧的正沸,唔,看样子是要下锅了。”

冯春夏一个人看不过瘾,强迫她转了个头,目睹后院里的露天大厨房。

血迹斑斑,案板上的人头已经清理完毛发,皮肉泡烂了,依稀可见是先前那位书吏的五官,死不瞑目。

俞秋生一阵恶寒。走不开只得向前进,地上的砖石因为连日大雨,竟泡的松软,脚踩在上面仿佛踩在了沼泽之上,不得不小心翼翼。

现如今她便是再愚蠢那也能看出这驿站的诡异。

缸里的血水漫出来,冯春夏笑道:“这样的红色用来为小人偶染色是最好看不过的,今日你有福气。”

“这种福气,亏你说得出口。”俞秋生感到晕眩,自己扶着墙蹲了下来,“我俞秋生扪心自问,这一辈子到现在也未曾做过什么十恶不赦的事如今。不过就是想吃顿热乎乎的饭,到丰都去一趟。至于道长的意图是什么也别卖关子了,我不愿意猜,也懒得猜。”

她一拳捶在墙上,眼神复杂:“况且我脾气不好,届时逼得我跟你同归于尽就得不偿失了。”

俞秋生的化形术还勉强可以,之前重伤一回,算如今身子已经大好。

冯春夏是个识趣的,将她拉起来,凑在耳畔说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你拜了一个为你招来霉气的师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