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057(二更)(1 / 2)

加入书签

上次那事后,墨子期寻了个机会,想为他那些师兄弟赔礼道歉。

慕容野这个心机小能手,拒了人家整整八次!

他愈生人勿近,墨子期就更觉愧疚,尤其对时月的伤。

终于在第九次的时候,慕容野让人释放了一点态度松动的讯息。

这帮傻乎乎的墨门弟子立马就上钩了,不论自愿或者碍于墨子期面子,都表示了歉意。

此时,慕容野又展现了极度的亲和与礼贤下士,邀请他们麦熟的时候在卫国好好参观,看看在他的改革下,百姓过着一种什么样的日子。

用他跟时月说的——他要收这帮人的心,而不是用财帛请他们做事。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事。

时月领着墨子期的人逛了丰收的麦田,又带他们去城外,两条输水道合垄的地方。

它们在这里汇集成一条,将会把污水输送到两里外的地方。

时月后来想了很久,也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处理这些污水,干脆挖了几个池子,准备曝晒它们,然后用生物降解,最后让附近农民拉去做肥水。

景庄头戴斗笠,站在垄沟上,指导着:“仔细一些,这里一定要抹匀。”

“不抹匀两边容易漏水。”

“哎,俺做活您放心!”工匠挽着裤腿,跳进土沟里。

沟里躺着丫型的三截管子,今天工匠要封口的就是三管交集的地方。

“景先生?”时月带人跟了上来:“今日怎么样?”

景庄一惊,回头行礼:“您来了。”

他看到时月身后还跟着不少身穿黑衣的人,顿时有些不解。

“这位是墨子期,墨先生。”时月为两人引荐。

“这是景庄,景先生。”

“墨先生。”

“景先生。”

双方见了一礼,互通了姓名。

“景先生可是咱们排污系统的总设计啊。”时月笑道。

银杏扶着她,小黑则举着伞:“姑娘,日头渐渐起了,咱们看完快回去吧。”

十六看了半天,嘀咕问:“它埋在地下,不会因为地上的部分太重而碎掉吗?”

两条从濮阳城出来的管子,直径两尺(45厘米)左右,而汇集一处的大管,直径足足大了一倍!

这么大的管子,将地下掏出一个空洞,上面的土、车、行人经过,承重就全在管子上。

时月心说不愧是墨门弟子,已经开始有‘荷载’这个概念了。

“有解法的。”时月指着在黄土下露头的三截管子。

它们四周用青砖砌高,管子就躺在青砖砌成的沟里,隙缝用小石子填实后,又填入黄土,进一步夯实。

“这是景先生想出来的法子。”时月道:“青砖砌成小墙,能为管子抵住大部分的压力。”

“对。”景庄点头,接着介绍道:“另外,所有管线都是沿农田而过,极少数建在官道上。”

除了城内部分避无可避,城外的管子全埋在人、车很少经过的地方,这就能大幅度减少来自地面的压力。

“第三,当然多亏了巧手的工匠师傅,这些管壁全是两寸厚,很坚固的。”

大的那部分管子,管壁厚达三寸,是砖窑的工匠们反复试了十几窑,煅烧了七天七夜才成的。

十六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抹泥的工匠笑着说:“啷个有那么难,烧出来了俺家也高兴!”

众人不解,景庄介绍道:“这位师傅姓罗,烧出三寸厚管子的,正是罗师傅的儿子。”

罗师傅一家原本是住在西围里的流民,因为时月的招工政策,现在他的两个儿子在砖窑干活,而他则跟着景庄埋管。

“俺家祖上,是给曹公铸造祭器的。”罗师傅用指腹仔细地将白泥抹在缝隙间。

“后来宋军打来了,全家就逃到了卫国。”

曹为宋灭,大批百姓、手工匠人逃往各国,其中不少就到了相邻的卫国。

西围里那些流民,有七成是从曹国逃难来的。

“真的?”时月有些惊讶:“那罗师傅的手艺定是很好了?”

景庄点头:“不过罗师傅最精通的,还是铸造青铜礼器。”

罗师傅抹完了内壁,又在仔细处理外面:“嗨呀,铸铜都是哪辈子的老黄历了。”

“俺家现在全靠这一手泥瓦手艺,也能吃饭糊口。”

祭祀被公室视作和上天交流的媒介,礼器和祭器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所以每个国家铸造的青铜都有一批专业人士,他们一般世袭,曹国灭了以后,罗师傅一家就无法进入那个圈子了。

“景先生,你来瞧瞧老儿手艺?”管子已经接好了,景罗师傅让景庄来看。

刚抹好的白泥要晾一天才能干透,景庄用丈量的工具检验厚度,又洒了点水上去,抹干净。

浮泥被洗掉后,填充在缝里的白泥更加贴合了。

“好,好!”景庄肯定地点头:“罗师傅的手艺就是好!”

时月听得一喜:“这就成了?”

景庄大松了一口气:“是啊!修了快四个月,终于好了!”

“只等明日白泥干了以后,将土回填,就完全造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