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二集03(1 / 2)

加入书签

“听说你的学院,打算专向寒门招生,可你家并非什么大富大贵之家,恐怕建起这所学院,就已经颇为吃力了吧,如何负担得起那些寒门子弟的学习生活所需呢”

盛名在外的好处,就是何艾来拜访这些性格通常都有点特色的名士时,不必三顾茅庐般的费劲,毕竟她现在还是个病人,是文林中风评极佳,在病中也还不忘心怀天下的杰出后辈。

“墨湖先生,学生虽志在给那些贫家学子求学的机会,却并不是让他们不劳而获,您请看,这便是学生为学院初步制订的课程计划与日常安排”

说着何艾就递出她早已准备好的计划书,恭敬的递给黑湖先生,待其慢条斯理的接过去后,又给解释道。

“依学生的想法,是将学院建起来后,不为求利,至少要让学院能够自负盈亏,在那些学子免费入学后,由学院方面给勤工俭学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学习之余,顺便赚取学费与生活费,也就是说,学院是为他们半工半读的机会”

迅速看完这份用心做出来的计划书,墨湖先生迅速明白这其中的关窍,捻须点头道。

“嗯有点意思,只是如此以来,学子们将需要在勤工上耗费大量时间,难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进度,而且,你这么做,可能还会引来他们的反感,你又将如何解决呢”

何艾坦然道,“学生只是想要略尽绵薄之力,给那些求学无门的贫家子弟,一个学习机会,并没有想过要求名求利,也就无所谓会不会得罪人,让那些只知索取,不明白这个机会难得的人,直接离开也就是了”

墨湖先生面露笑容道,“好老夫向来厌烦那些沽名钓誉,不走正道之辈,在你来之前,对你尚有些误会,如今看来,倒是老夫仅凭道听途听,就先入主的做出错误判断,有失狭隘,在此向你道个歉,你的这份聘书,老夫就接下了”

何艾连忙拱手施礼道,“先生德高望重,为人这般坦然大度,实在令学生敬佩不已,而您不仅没有将学生拒之门外,还不嫌弃书院简陋,愿意出山,更让学生感激不尽”

“好了,你该

知道,老夫向来不耐这些繁文缛节,不必这般拘促,既然老夫已经应下,就已经算是这金兰书院的这什么,哦,名誉院长,主座大先生,那么,我想问问,其他先生,你欲请哪几位”

何艾面带欣喜的再次取出一纸名单递上。

“名单中的各位,都是弟子打算拜访的各位先生,您是第一位,能有幸请您出山坐镇我们金兰书院,想来这些先生们,非特殊原因,应该不会推辞”

看到上面有多位熟悉的名字,墨湖满意的点头,那些人有的他认识,乃是脾气相投的故交,有的则是听说过,还有些,却并非是文界中人,而是一些盛名在外的各行能人。

墨湖先生似笑非笑的放下名单,敲着桌面,将何艾认真打量一番后,才开口道。

“你这小子,有点意思,你这志气不小啊”

何艾正待开口,墨湖先生却摆摆手道。

“行了,我算看出来了,听你那张嘴说,不如看你如何做,这其中有老夫认识的故友,老夫就顺手做个人情,帮你写份荐信,好歹让你省些口舌,希望你能达成所愿,毕竟老夫还想好好看看,你将来,到底能走到哪步”

有大名鼎鼎的墨湖先生帮忙给写荐信,对她来说,自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何艾惊喜的连忙谢过,至于她的那些心思打算,逃不过这些人精的事,早在她的预料之中,所以,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瞒着。

只是无论是现在小荷才露尖尖角,刚在这个世界,试探性的伸出小脚丫的何艾,还是初窥门径,发现何艾图谋不简单的墨湖先生,都没想到,他们这次的会面与合作,竟被铭记在历史中,将会给这个世界的未来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巨变。

留下聘书合同中注明的安家费与搬迁费,作为签约费后,何艾就告辞离开,去请下位先生。

墨湖先生之所以在看过名单后,就能发现她的某些意图,皆因名单上的人,虽然都是周朝的名人,但上面既有如墨湖先生这般,考得头名状元,发现自己不适合官场,就立刻全身而退,隐居在民间潜心修学,宁愿与山间村民往来,也不愿再问世事,留下一身清名者。

这也是为什么何艾只是拿出那份计划书,墨

湖先生就欣然愿意接受她的聘请的原因,生活在乡间的这些年,对方洞察世情,深知民间疾苦,就更加清楚对那些贫家子弟而言,这个机会有多么难得。

名单上还有在仕途厮混半身,曾名震一时,又曾从高处跌下,最后毁誉掺半,不得不黯然退出宦途者。

还有一些在其它行业中曾名盛一时,最后却因时运不济而落魄者,这些人的身上,都有一个最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真材实学,性格各具特色,却都人品出众,很务实。

能在人云亦云的各种传闻中,扒拉出这么一份名单,着实令墨湖先生对何艾刮目相看,毕竟以他这样的人精,也是因为能从与故友们的通信中,知道些世情真相,才知道某些人的真实品性。

可何艾这么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小举人,竟能有这份识人之力,实在非常令他感到意外。

殊不知在网络中被历练出来的黑客,与人相处打交道的经验或许多有不足,但对于人性却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对于如何从海量信息中发掘真相,自有自己的一套本事。

名单上的众人,如黑湖先生这位镇场子的名誉院长,以及管理学院日常事务的常务院长沈万田,不喜文墨,却极擅术数的陈清平先生等十一人,是何艾力争要让他们首批到位的学院骨干成员,他们基本都同意在学院建造好的前后,就能尽快到任。

其他还有十来人,何艾虽也逐一拜访,却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哪怕是等到学院的运转进入正轨后,再陆续到位,都不成问题。

耗费近一年时间,身体病弱的何艾乘坐马车,几乎走遍大半个周朝,才成功完成这一初期计划,途中还顺便邀请到十多位不在名单之上的能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