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又逢(2 / 2)

加入书签

刘总管忙道:“是的!收到的信件中说,靖王妃在唐古住得还算愉快,秋末时王爷亲自来接王妃归京。开春刚刚变暖,王妃又驾临唐古,暂住在吴老大人小儿子在唐古的别院中……”

朱俊阳皱了皱眉,道:“母妃又任性了!春寒料峭,唐古临海,寒湿较重,对母妃的身体并无好处。”

“信中说,王妃娘娘自从来了唐古,跟房夫人来往密切。房夫人的干女儿善烹药膳,居然妙手调养好了房将军的旧疾。算算,房夫人下个月也该临盆了。王妃娘娘时不时地召见那小姑娘,用了她几次药膳,从春末到入秋,都未曾发过病。”

“胡闹!母妃的身体自有太医在,哪能随随便便让一个小姑娘给调养?若是有个闪失……谁能负起这个责任?母妃也是,怎能随随便便相信她人?”朱俊阳对于靖王妃的感情,是三兄弟中最深的,闻言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寒星般的眸子中闪过一丝担忧。

刘总管忙安慰道:“主子担心的是!那小姑娘开的药膳,都经过随行太医严格把关,确定对王妃娘娘的身体有益才同意的。而且,药膳的烹制,道道工序都有人监督着。而且,王妃娘娘的身体确实好了不少。郡王不必忧虑!”

朱俊阳的眉头这才微微舒展开来,他思忖片刻,道:“照这么说,这小姑娘还算有点本事!为何归京时,不把她带上。调理身体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刘总管弓着腰,解释道:“那小姑娘是东山村人,父母不舍得年幼的女儿离开身边。王妃善良仁慈,不忍她们骨肉分离。再说了,小姑娘是房将军的干女儿,看在将军和夫人的面子上,也不好强迫人家不是?”

东山村?听到这个地名,朱俊阳的眉头又蹙成一团。东山村对他来说可不是好的记忆。他这辈子最狼狈的时刻,就发生在东山村。想起被海水包围似的绝望,呛水时的痛不欲生,被救时迷迷糊糊间看到的那双黑白分明的明眸……本以为被遗忘的回忆,又变得清晰起来。

“对了!那小姑娘主子您也见过呢!”刘总管悄悄抬眸看了小郡王一眼,继续道,“说起来,她也算是您的救命恩人呢!”

救命恩人?果然是她!朱俊阳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那个瘦瘦小小,却拥有一双充满灵气的大眼睛的小女孩,不但救了他,还替他母妃解除病痛……他出海前,貌似施恩似的赏了小姑娘一包银子,咳咳……现在看来,是他莽撞了。

正思忖间,船队已经陆续靠岸了。皇家船队归航,其余船只皆须避让。因此,此时的码头除了船队,看不到一个船只。

停船靠岸后,朱俊阳一马当先下了船。在海上漂了一年多,真是一刻也不想在船上呆了。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

包统领快步迎上来,带着手下数百人,向阳郡王见礼。那声势,还挺壮观的。

余小草远远地看着,心中不由唏嘘:万恶的阶级社会啊!有权有势真是好!瞧瞧人家这阵势,万众瞩目啊!

码头虽然戒严,却没有驱赶限制那些做小买卖的,经过严格盘查,余家的面摊和卤菜摊,被允许继续营业。本来嘛,这么庞大的船队,要卸货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了。要是码头上没人卖吃的,那些搬运工总不能饿着肚子干活吧!

其中还有个小插曲,亲卫军的包统领被小草家卤菜的浓香吸引来,要了一碗炸酱面和一盘卤猪头,吃得满嘴流油。包统领跟太上皇身边的贴身护卫之一关系密切,他早就听他那兄弟说,太上皇每到唐古,必吃码头上余家的卤菜,吃上一顿能记一辈子。

包统领出身武将世家,自诩什么美食没尝过,码头上一文一份的粗陋吃食怎么可能入太上皇的法眼,怎么可能让他兄弟记忆深刻?所以,接到这差事的时候,他就想着一定要尝尝码头上的卤菜,是不是被他兄弟夸大其词了。

百闻不如一尝,猪头肉软糯香浓的口感,肥而不腻、香而不油!对他们这些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武将来说,往嘴里塞上一块卤肉,再配上一口劲道的面条,那滋味别提多爽了!本来不怎么饿的包统领,一口气吃了两大碗面条,一大盘卤菜,这才捧着肚子意犹未尽地离开。他寻思着,这趟差事结束前,一定多打包些卤菜带走。他爷爷肯定会喜欢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