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回(上):金兀术垂首徒叹无奈何 岳鹏举仰天长啸吾不得(2 / 2)

加入书签

此时,洪七在玄嗔、路文龙的配合下,率众武林打败摩尼教众,来到主坛下,看到岳飞和施瑜安然无恙,众人感到欣喜。就在大家等待岳飞的下一步计划时,只听万马齐喑,原来是迫不及待的岳云、张宪率五千锥形铁甲随后赶到。

随在五千锥形铁甲之后的是牛皋、李道的人马,大战一触即发。岳飞走上高坡,抱拳拱手道:“各位武林前辈、各位英雄豪杰:朱仙镇一战,本应是行伍之人的份内之事,岳飞不才,承蒙中原武林抬爱,施以援手,不仅挽救了中原武林的一场浩劫,也为复兴家国,驱逐鞑虏,做出了武林人士的义举。杀将阵即将告破,剩下马其顿方阵由犬子岳云和小婿张宪领头攻打,各位豪杰义士且自歇息,待大破金兵之日,岳飞当与诸位痛饮!”

洪七上前一步道:“岳贤弟不必客气,驱逐鞑虏,剿灭魔教,关系大宋百姓的福祉,当然也是我中原武林的份内之事,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破金军,灭魔教,我等武林决不袖手旁观。”

洪七说完,其他武林也都跟着随声附和。岳飞只好说道:“既然各位武林有此雄心壮志,岳飞带三军将士感谢各位英雄豪杰!不过,马其顿方阵训练有素,矛长刃利,又有盾甲保护,不可小觑,为了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待马其顿方阵一破,我等再追杀金兵如何?”

王重阳大声言道:“岳将军是三军之帅,中原武林当听从你的号令。”一阵誓师之后,岳飞领众将和五千锥形铁甲继续前进,中原武林尾随在大军之后。

闲言少叙。岳飞等人没走出几里地,远远就见穿戴整齐,身着牛皮铠甲的马其顿方阵,波斯人与金人混杂其间,黑压压一片,一个个矛戈手手持长矛,胸前护盾牌,真正是:刀枪似麦穗,剑戟似柴林,人数大约在三万左右。

俗话说得好:人到一万,无边无沿。只见身材高大的波斯教徒,一个个穿着波斯铠甲,除了眼睛部位留了两个圆孔外,整个脸部都被铠甲罩住,左手持一圆形盾牌,右手持着一柄一丈六七的矛戈,横成列,竖成行,横排之间的矛戈手站位非常紧密,远远看去就像一个整体,纵行之间的距离约一丈六七,正好是矛戈可以够着的地方。

说是方阵,其实是长方形阵型,横排约二百人左右,不仅排列紧密,而且相邻的两个矛戈手身上用牛皮带链在一起,无法逃脱;若是有胆敢后退者,后面的矛戈手毫不留情地刺杀,纵列约一百五十人左右,由于相距较远,反而比二百人的横排更长。

见宋军已经杀来,布罗蒂柯罗挥动令旗,马其顿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勇往直前。岳飞把手一挥,几万步卒退到两边,只见“赢官人”岳云率余化龙、张宪、路文龙、邹剩女、何元庆、狄雷、付天亮等五千铁骑,成锥形阵型杀向方阵,这五千铁骑聚集了岳家军“八大锤,六杆枪”,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一旦杀出,如同射出去的强弓硬弩,呼呼生风,百折不回,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东西方两种不同阵型的对决,谁会更胜一筹,就要看谁扑捉的战机更准、更狠、更猛,“赢官人”岳云就是这支硬弩的箭头,能否楔进马其顿方阵,取决于岳云这个“箭头”的带动,所以,岳飞令旗一动,岳云摧动汗血宝马,晃动手中的擂鼓瓮金锤,一马红尘冲入方阵的正中间。

这可是关键一战,击败金兀术,赶走金人在此一举。小将军岳云使出看家本领,一对擂鼓瓮金锤仿佛是一对跑动的纺车,尽管马其顿方阵的前排都是摩尼教徒,手中的长矛也足够长,但是,这些摩尼教的末等兵卒,要想阻挡住小将军岳云,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小将军抡起双锤,上护其身,下护其马,展眼之间将方阵撕开一个口子,随后跟进的张宪、路文龙、余化龙、邹剩女、何元庆、狄雷、付天亮等五千铁骑,如同虎入羊群,顺着口子向四周拓展。

与布罗蒂柯罗一起观敌瞭阵的金兀术和鸠摩智,急得浑身冒汗,拼命挥动令旗,想将口子堵上,怎奈?大宋训练有素的五千铁骑,如何轻易让敌人的方阵合拢?

鸠摩智沉声地对布罗蒂柯罗道:“布罗蒂苏丹,请阁下下决心,本佛爷要使用‘飞蝗阵’了!”“布(不)……克(可)……耶(也)!折(这)……谢(些)……豆(都)……是……窝(我)……带来的勇士!”布罗蒂柯罗用蹩脚的汉话说道。

鸠摩智急不可耐地说道:“对不起布罗蒂苏丹,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说完,他向金兀术一使眼色,金兀术挥动令旗,瞬间,箭如飞蝗朝宋军射去,可怜五千铁骑,不消半刻被射杀两千余。

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鱼池。遮天蔽日的飞蝗箭驽,不仅射杀了宋军,也射杀了与宋军混战在一起的摩尼教兵卒和金兵。气得布罗蒂柯罗哇哇大叫:“酒(鸠)……磨(摩)……字(智)!你太不讲信用了!我要杀了你!”说完,布罗蒂柯罗就要跟鸠摩智动手,鸠摩智用手制止道:“苏丹阁下:如果本佛爷不使用飞蝗阵,阁下的勇士一样死在岳飞的铁蹄之下,与其这样,不如我等先动手,抢占先机。”

布罗蒂柯罗一听,似乎有些道理,马其顿方阵被岳飞的锥形阵打开,方阵就会如同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如果用飞蝗阵消灭宋军铁骑,衢折罗的兵勇可能还会剩下一些。想到这,布罗蒂柯罗只好忍气吞声,看着自己带来的勇士成片成片的倒下,他也毫无办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