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嵬名令公(1 / 2)

加入书签

景国大军才发,夏国已人心惶惶,不少人开始往景国边境跑。

  还有人准备往西避祸,景国兵锋太盛,很多人都不认为夏国能够阻挡景国。

  夏国皇宫,李继已经慌了神,不断下令各地征兵,增加军队数目,对于增兵,李继几乎尽疯狂,完全到了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地步。

  于是到四月中旬,景国大军还没来,夏国各地就起了内乱,贺兰山下地区揭竿而起,差点攻入京都。

  好在李元昌果断老辣,绞抚并用,很快平息这场动乱。

  但景国大军依旧快到门口。

  这次和以往和不同,以前若是战败,夏国还有最后一条路,往草原跑以保存实力,他们的祖上确实那么干过。

  那时候草原乱糟糟一锅粥,他们北上能打败当地部族快速立足然后生存下去,可如今草原各部已统一在蒙古国旗帜下,他们若敢北上,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朝中吵成一团,大多数文臣都觉得干脆向景国投降算了,不然北上落入鞑靼人手中只会死得更惨。

  不过皇叔李元昌坚决不同意,并且向朝廷保证,定会将景军阻挡在南面一带。

  根据夏国的探子和眼线,他们只知道景国在两个方向增兵。

  一个是唐隆镇方向,增加的是边镇兵力。

  唐隆镇作为一颗钉子,夏国派出大将嵬名令公率军东进,抵御唐隆镇方向来敌。

  李元昌则尽率主力,朝顺军、神勇军南下,抵御南面来敌。

  因为之前的情报误导,加上景国狄至军后发,李星洲大军也还在路上,探子回报不完整。

  让夏国对大局面产生误判,他们认为南面之敌,西面行营都部署,景国大将刘季率领的是景国攻夏主力。

  将一如既往从延州方向往北攻击。

  而西面唐隆镇方向则是牵制和袭扰为主,应该不是主力,即便人多势众,也是府州、太原、河中,云州之兵,不是中央禁军精锐。

  所以对西面较为放松。

  而对河道,夏国也格外重视,景国有一支强悍且无敌的水师,这是天下人皆知之事。

  所以李元昌下令,让沿河诸州将搜集民间船只,聚集在石口浅水附近,统一凿沉,以阻塞河道,让景国船只不得通行。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先是搜集百姓船只就会受到阻力,对于世代生活河边的百姓都是靠船养家糊口的。

  其次则是将各地船只聚集一处也是个大工程,很耗费时间,主办此事的是夏国如今新中书令王源。

  工程浩大,加上水路遥远,水道状况不好,景国还是逆流而上,行船困难,这个时节风向不利景军等原因,王源自认为能很好完成此任务。

  不过这只是以防万一的做法,在他心里并不认为景国人会闲到深入腹地这么远以攻击北方。

  至于南面则因为水道不再他们控制之中,无法设防,所以王源对此事不太上心,觉得国主就是病急乱投医,已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其实完全不至于如此。

  所以做事也不是很上心。

  ........

  唐隆镇以西一百五十里,嵬名令公骑马登上黄土山坡,远远看去,下方山谷中大军正在延绵向东。

  步军在山谷中行进,隔着一道坡,另一边是骑兵大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