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5章(2 / 2)

加入书签

众人见周昌帝顺手就把那串佛珠带到手上,又给了晋王例行的赏,赏赐并不出众,都有点摸不清头脑。都在心中猜测,皇帝这是对哪份礼物比较满意呢?

倒是谢意馨对君南夕送的礼很满意,不高调,至少没有君沂钰高调。南海神木佛珠虽然珍贵,但比起君沂钰的血书佛经引起的轰动,又略低了一筹。但比君景颐君临江的礼又重上几分,这就行了。

周昌帝坐在高台上,看着神色各异的皇子与大臣,暗自摇头,这几个儿子啊,做的都是表面功夫,哪有老五来得贴心啊。知道他有头痛症精力不济的人不少,可真正关心他龙体的人又有几个?

在众人的心思各异中,后面的皇子已献完了礼。但有了前几位皇子送出的这么几件别致贵重且意义重大的礼物,后面几位皇子的风采完全被掩盖了。

不过也没人在意就是了。毕竟周昌帝也老了,前面几个长成的皇子能力心性都不错,是最有可能的皇位继承人。根本就没后面几个皇子什么事,因为不用等他们长成,资源已被几个皇兄瓜分殆尽,小皇子们安份还好,不安份,估计下场不会太好。

皇子献礼之后,便是轮到大臣们了。

大臣们献礼可不是一个一个来的,这样的话就太耽搁时间了,大臣们按照品级划分,每一级都会一起献礼。

只是低品级的官员太多,并不是每个人送的礼都有资格出现在今天的大殿之上的。九品至五品,每一级只有十件会呈于御前,这十件则由相关负责的官员甄选献上。

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在这大殿之上送上自己精挑细选的一份礼物。

这些官员们送的礼物五花八门,有自己得意之作,或者一些古玩玉器等。包括谢意馨的父亲,送的礼都是中规中矩的,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谢意馨有些百无聊赖地看着。

直至四品官员献礼的时候,谢意馨才打起精神。只见殷慈墨跟在温宁舒旁边与其他人一道站在大殿中间。

内侍高声念道,“四品女官殷慈墨献上万年青一桶!”

皇帝及众人都愣了,万寿宴上献植物盆景的,还真稀少。而且什么万年青?没听说过!

“你说什么,四品女官殷慈墨献上的是什么?”周昌帝皱着眉道。他虽然不期待众臣的礼物,但也不能给他捣乱啊,周昌帝不愉地想。

内侍硬着头皮说道,“的确是万年青一桶。”

周昌帝威严地看向殷慈墨,淡淡地问道,“殷爱卿,这其中有什么说道吗?”

温宁舒眼睛一闪,淡淡地看了殷慈墨一眼,然后微微侧身,让殷慈墨上前一步。

这件事是她自作主张,并没有和自己提过,只说准备了一件特别的礼物,温宁舒并不知道这礼物竟然会如此‘特别’。

看来她这个小徒弟,很有自己的一套啊。

殷慈墨面带笑容,淡淡地开口,“禀皇上,臣女送给皇上的正是一桶万年青,请皇上御览。”

众人一听这名目,已大致猜到一些了。

周昌帝点了点头,内侍忙将那桶万年青呈了上去。

周昌帝细看,才发现万年青的叶子是玉制的,光这一点,就堪称巧夺天工。

“这桶有字?”周昌帝问。

“回皇上,是的,桶的底下绘的是大昌国的地图,上面标注着每一个行省。桶的侧面则刻着三品以上大臣的名讳,桶里面的是玉石珠子,每一颗珠子上都刻着一个君家子孙的名讳。”

周昌帝更在那万年青的顶端上看到了自己的名讳。

“这盆万年青,意寓一统万年!”殷慈墨铿锵有力地结尾。

“好一个一统万年!”周昌帝拍掌叫好。

一个皇帝,一个年老的皇帝,最忧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子孙能不能坐得稳这江山,能不能把这江山长长久久地统治下去。殷慈墨送的这礼,真的太吉祥了。

“殷爱卿,你想要什么样的奖赏?”周昌帝和颜悦色地问。

看着君臣两人的一问一答,最终周昌帝封了殷慈墨为三品女官。

一份礼物,就能从四品晋级为三品,惹得其中一些臣子眼红极了。甚至连一些官至高位的大臣也有所波动,只有少数人一如继往的淡定。

谢意馨淡淡一笑,现在殷慈墨如此高调,不同于前一世的高调,真的是被带无奈了吧?这一世,所有的计划由于谢家的介入均被搁浅,所有的计划与既得利益都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效果,也难怪他们会急了。

现在皇帝正在兴头上,等他冷静下来,回过味来,就会想,你一介女官,满嘴的江山统治,是想做什么

看着不卑不亢的孙女,殷宪珂满意了。他们殷家的子孙比谢家的出息多了。

蔡氏看着站在宫殿中间与皇帝对答如流似无畏似淡然的殷慈墨,冷冷地笑了,笑吧得意吧,没多少时间了,一会有你哭的时候。

谢意馨视线落在君南夕的方向,她可没忘记上一世,他们俩可是夫妻,面对殷慈墨,她想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可让谢意馨意外的是,君南夕似乎对散发着光芒的殷慈墨毫不关心,只专心致志地和身后的皇弟说话?

这出乎意料的情形让谢意馨一愣,呆呆地想,他对殷慈墨是真不在意还是装的?

“五皇兄,不远处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姐在看你。”八岁的君熹仪提醒。

什么念头一闪而逝,君南夕下意识地回头,见到他的姑娘正呆呆地看着自己,不由得一笑,目光柔和地看回去。

谢意馨与他对视了一会,他的目光仍然不躲不闪,丝毫不见尴尬。又过了一会,谢意馨败下阵来,默默地转过头,咱是姑娘家,脸皮没他厚是当然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