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京城本是阎罗殿(2 / 2)
她两辈子,向往的都是世外桃园的农耕生活,京城太繁华,不在她选择之内。
周氏的话说完,房间里陷入安静,大家谁都不说话,几个小的没主意,李老大话少。
吴氏一切听自家男人的,也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村妇,最远去镇上赶集,提不出什么建议。
所以大家最后又将目光集中到了家里的顶梁柱,老太太身上。
“你们知道,我们家的祖籍在哪里吗?”
老太太拿起了旱烟袋,点着火,抽了一口。
烟雾中,她的的眼睛里满是回忆,幽幽的对着满地的儿孙问道。
几个小的和两个儿媳都一头雾水,祖籍?他们家的籍贯,不就是这里吗?
吴氏看向自家男人,李老四摇头,他也不知道。
“儿子还记得,我们家的祖籍,在千里之外的济州府,清丘县李家村。
我跟二弟五岁,三弟两岁的时候,朝廷下令戍边移民。
我们家随着戍边的军队来到北境,走了很长的时间。
老四老五,就是到了小河村第一年生的,算起来,已经二十二年了。”
李老大的声音响起,亏得五岁时候的事情,他还记得如此清楚。
“是啊,二十二年了!千里迢迢,我和你爹一次都没有回去过。
你爹一直都想落叶归根,但他回不去了。”
老太太又抽了一口烟,心中想起了去世的老头子。
二十多年前,当年的圣上还是先皇的时候,为了抵御漠北异族,决定在北境驻军。
颁布了戍边移民令,不仅派十万大军驻守边关,还在各个州府,强制抽调了十万乡民,来北境垦荒种田。
当时村里十户抽一户,被抽中的就有他们家,老头子还有一个弟弟。
已经十六岁了,正在县里的学堂读书,婆婆年迈体弱。
老头子不忍老娘和弟弟受苦,就跟婆婆商量,立即分家。
这样一来,婆婆和弟弟就不用移民北境通州,但一家人却分隔两地。
山高水远,从此断了音信,也不知道,现在婆婆还在不在人世,小叔子现在怎么样,也应该儿孙满堂了吧?
“娘是想回祖籍,投奔本家?
可是千里迢迢,这些年叔叔家跟我们音信全无,他们会接纳我们一家吗?
另外,我们不等二哥和五弟了吗?”
李老四听出了老娘的意思,但还是有些担心。
“四弟,我认为娘的安排可以。
济州府虽远,但是你想想,离漠北人也远啊。
现在我们是难民,去哪里都是人生地不熟,都不会被轻易接纳。
回祖籍至少还有同族之人,血脉相连,总会比陌生人强。
济州地处中原腹地,土地肥沃,是大周朝的富庶之地。
就算叔叔不愿意接纳,我们凭借自己的双手,也一定能重建家园。
路程虽远,但去京城路过济州,我们可以跟济世堂同行,安全也会有保障。
至于二伯和五叔,可以求何掌柜帮忙传信,告诉他们我们回了老家,应该不是问题。”
周氏分析的头头是道,心里想着,只要不去京城,去哪里都行。
最后大家大家统一决定,回老家济州,老太太刚要让李老四,去找何掌柜说明情况,就听见街上乱成一片。
传来漠北人杀了驻军守将吴卞,就要杀进城的喊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