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9)(1 / 2)

加入书签

宁安考上大学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省城。

看到电视和报纸的人,看着“徐宁安”三个字,已经渐渐遗忘的记忆又重新被勾了起来。

这就是当年那个被遗弃的那个孩子啊!

真争气!

亲妈抛弃了她,人家憋着一口气加油努力成了高考状元,考上了最好的大学,以后前途一片光明!

福利院的老师拿她的事迹给孩子们加油打气,鼓励他们向徐宁安学习,以后考上好的学校,给自己挣一个好前程。

当年做主给宁安补偿的厂长于好光,已经调离国棉六厂,进了平原省工业厅,他看到了宁安的电视采访,稚气未脱的小姑娘面对镜头一片淡然,侃侃而谈,状态松弛自在,可以看出来,她这些年过得非常不错,而且,她是由衷的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她还在节目里感谢了所有帮助过她的人,是个知恩感恩的好孩子。

于好光歪靠在自家沙发上,发出满足的喟叹,跟他媳妇说:“这孩子感谢的人里,应该也有我。”

他媳妇往前探着头,差点钻到电视里去,根本没听见他在说什么,只是感叹:“这孩子真好看,要是长开了,肯定是个大美人。”

于好光强调了一遍:“……我说,她感谢的人里有我。”

于夫人扭头看了他一眼,又上下打量了一番,说道:“谢你啥?你们国棉六厂和江明华有关系,人家不恨你们就是好的了,还谢你?想啥呢!让这么好看的小姑娘感谢你,你脸咋那么大呢?”

于好光:“……你这些话毫无逻辑。”

于夫人:“哦。”

于好光说:“我做主给了她赔偿。”

于夫人:“那不是应该的吗?”

于好光:“……”

当年去宁安家的郭海龙和另外一位同事高胜利也看到了这个消息,俩人碰头的时候聊起这事,也由衷的为宁安感到高兴。

他们现在也都升职了,当年的办公室副主任成了副厂长,当年的后勤部小干事已经成了后勤部副主任。

没过几天,郭海龙他们就收到了宁安托人送来的礼物,给他、高胜利和于好光,每人一箱徐家屯特产苹果。

现在的包装和物流还不太给力,没敢邮寄,是托人直接带过来的,一起来的,还有一封感谢信。

感谢国棉六厂当年帮理不帮亲,站在了受害者那一边,让宁安看到了公平和正义,对这个社会依旧充满希望,感谢他们给的支持和帮助,改善了宁安的生活。让她能够心无旁骛的学习。

于好光的那箱,郭海龙亲自给送了过去。

这些苹果,他们留下几个给家人,剩下的都和同事们分了。

从此以后,成了徐家屯水果的忠实拥趸,每年国棉六厂和工业厅都要到徐家屯来采购,一车一车的拉回去给员工发福利。

群众们的反应都是感叹,是会心一笑,为宁安感到高兴。任何时代,草根逆袭的剧本都是为人民群众所津津乐道的。

基层老百姓喜欢听老程的三板斧,喜欢听讨饭的老朱逆袭当了皇帝,远超过听二凤如何击败了自己的兄弟。

唯有江家人和江明华,得知这个消息,内心复杂的很。

当年江家人迁怒于将事情闹大的宁安,哪怕知道有一个外孙女/外甥女,也没想过去看她,甚至私心里希望她过得不好,让她为自己的任性妄为付出代价。

他们觉得,这个小孩无情的很,徐家人也无情得很,明明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他们却选了对江家、对江明华最不利的那一种。如果他们直接找到江家,要赔偿也好,想复婚也罢,都不是不能商量。但是徐家是怎么做的?他们选择鱼死网破!真是一点情面都不讲!

可是,徐宁安闹了又怎么样?还不是要在农村生活!厂里赔给她的钱,总有花完的时候。要是她不那么闹,他们认了这个外孙女,难道还能不照顾她?把她接到城里来也是有可能的!

现在嘛,在农村待着吧。这都是她自己选的路。

这些年,他们偶尔想起徐宁安,心里是带着隐隐的优越感的。

而且,当邻居们偶尔问他们为什么不去看看宁安的时候,他们的说辞都是:“这都是那个孩子自己的选择,她跟我们一刀两断了,我们再去看她,岂不是打搅到她了,还是如她的意,不去了。断就断的彻底一点。”

语气里带着不满、不屑和幸灾乐祸,听得邻居们直摇头。江家人也不以为意。

结果,人家在村里过得好好的,徐家屯竟然靠山吃山要发展起来了,这个孩子才12岁,竟然就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大学!

这让他们之前的优越感都成了笑话!

邻居们看他们的眼神也充满了嘲讽。

江明华更不用说,看到这个消息就跟被雷劈了一样。当年她考上大学没上成,她放弃的这个孩子竟然小小年纪就要去上大学了!

那个孩子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一看就是被宠大的。

徐佑军和周秀云也没什么变化,甚至看着比以前更精神了。

再看看她,本来想回城过好生活的,却过成了现在这样。伺候婆婆、伺候丈夫、伺候两个孩子,做不完的家务,挨不完的批评,家里不管谁,稍有不如意就能冲她发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