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五零被抛弃的女儿(33)(1 / 2)

加入书签

庄清许说道:“安安的事都是和钧操心的,你有什么想了解的,直接问和钧就行,安安自己都不太清楚。她常用的被褥、枕头、衣服这些,要是不好置办,我们可以从这边带过去,床和桌椅不方便带,要在那边做新的。这个就按照和钧的说明书做就行了。”

叶文茵爽快应下。

过了两天,她就拿到了秦和钧写的说明书。

不光对床、书桌、椅子的高度、材质有要求,还要求把桌角、床角都打磨圆润光滑,这都能理解,为了防止孩子磕着碰着,但是桌子腿、床腿和椅子腿都要往里缩进5公分是为什么呢?

不懂就问。

秦和钧跟她说:“如果这些腿太靠边了,也容易磕着脚。安安之前被床腿磕过,所以她房间里的床就换了。”

叶文茵:“懂了。”

中秋一过,秦正则和叶文茵又急匆匆的赶回去上班,在调令下来之前俩人还是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大概是看到了团聚的希望,又或者此次见面和上次间隔不太长,亦或者是得到了秦正则夫妻俩常回家看看的承诺,这次离别显得没有那么伤感,一家人很平静的把秦正则和叶文茵送上了火车,站在站台上跟他们挥手告别。

一个月后,秦正则发来电报,他的调令已经下来了,以后他们将会在越城生活。

没过几天,秦和钧他们又收到了他写来的信。

信里说,他将会去总高级步兵学校担任第一副校长,这所学校的地址在越城,正好夹在齐州和他之前所在的汀州之间。

叶文茵也会调去这所学校的物资保障部工作。

“我和文茵现在就过去那边安顿,为明年1月份的开学做准备,同时也会收拾住所,等房屋都收拾好了,再电报你们过来。”

秦和钧给他发电报,让他们到了那边以后先把地址说一下,东西太多了,随身携带不可能,要提前邮寄过去。

他简单盘算了一下,光是宁安惯用的被褥、枕头、衣服和布料,都要打好几个包。她用的都是好东西,到了那边也不知道能不能买得到,保险起见,都得给她带着。

“除了这些,还要带别的吗?”

宁安指着自己喝水的杯子、常用的坐垫、扫床用的刷子、毛巾、拖鞋,“这些都带着。”

秦和钧:“……”

行吧,等于是全带上了。

“我都给你记下了,打包的时候我挨个数,保证一个也不少。”

宁安龇着牙乐。

小朋友有什么坏心思呢,不过是恋旧罢了。连自己画坏的、平时扔在角落里看都不看一眼的一幅画都要带着呢。

秦和钧登记了一个长长的册子,打算在最后打包的时候一一对照。

没过几天,他们就收到了秦正则发来的电报,拿到了在越州的住址。

秦和钧对照着列表,先把宁安现在用不上的东西打包寄走了。剩下的要等到他们出发的时候再寄。

接下来,他们还干了一件事,把秦家的宅院正式过户到了宁安名下。

当初分家产的时候说好的,这个宅院给秦正方,但是她一直没回来,就没有过户,始终在秦渊知名下,按理来说这次该直接过户到秦和钧名下,但是秦和钧直接转赠给了宁安。

秦渊知和庄清许一点都不意外,而且接受良好。房子给了和钧,那就是和钧的,他想怎么处理就是他的事,他们已经无权干涉了。

再说,他们也不会干涉。

春节之后,他们收到秦正则发来的电报,告诉他们房间已经收拾好,随时可以过去了。

秦和钧又把一堆东西打了包,从邮局寄走。贵重物品和金银细软要随身携带,每个人都拎着行李箱,每个行李箱里都夹带了一些。

秦正则知会了李志仁,让他帮忙买了软卧包厢,路上会稍微舒适一点。

姜婆婆虽然跟秦家情谊深厚,但是人家儿子儿媳妇和孙子都在齐州,不可能跟过去接着照顾,只好回家了。

姜家的日子并不难过,姜南翔两口子之前听了秦和钧的话,都在国营大厂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日子过得很舒心,秦和钧和宁安并不担心姜婆婆的晚年生活。

1953年2月25日,四个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一路平安,两天后抵达越城。

秦正则带着两名警卫员在站台上等着接人。说是到地方工作,但其实依然是部队建制,总步的编制等级是兵团级,专门为部队培养陆军营职、团职军政干部,隶属中央军委。

秦正则这个第一副校长其实是升职了,由原来的正军级升到了准兵团级。等到55授衔的时候,可以授个中将。

宁安眼尖,一眼就看见了站台上的秦正则,她立刻站起来冲他挥手,秦正则也看见了她,小姑娘坐了两天火车,看起来依然精神抖擞,不见一点疲惫,秦正则的心放回肚子里了。

他爹娘有过坐长途列车的经历,他不是太担心,和钧已经快12岁了,他也不是太担心,只有快7岁的宁安,年纪小,又没坐过火车,他和文茵都担心她会晕车。那这一路上可就太难过了。

现在看她好好的,秦正则脸上就露出个笑容来。

等列车一停稳,他立刻就上了火车,和警卫员一起帮忙拿行李。

他跟大家说道:“我们一会坐上车,很快就能到家,文茵在家里等你们呢。”

秦渊知跟警卫员道辛苦,又说道:“谢谢你们过来接我们,给你们添麻烦了。”

“您客气了。”

宁安坐上了军用吉普的后座,一路摇晃着去了秦正则在越城的住所,一幢二层小楼。

叶文茵正在门口等着他们。

“舅妈。”

宁安一下车就给了叶文茵一个拥抱。

“舅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