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章 东都(七)(1 / 2)

加入书签

阳城县复夺,给暴风雪过后的洛阳,增添了一分喜气。

越王杨侗更是万分高兴,下诏举城欢庆,以贺阳城县回归。也难怪他们如此,自从李密接掌瓦岗之后,所听到的,所看到的,就是一座座城池的丢失。虽则有虎牢大捷,虽则有黑石大捷,可失去的就是失去了,并没有因为这两场大捷而收复回来,终究是一桩遗憾之事。

杨侗不是没有想过收复失地,只是在他看来,收复阳城县的人,应该是李言庆。

但没想到,李言庆还没来得及出击,王世充就报奏来喜讯。阳城收复了!这也许是大业十三年的冬天,最值得开怀的一件事情吧。

少年王爷杨侗在宫中摆下酒宴,宴请洛阳臣工。

酒宴结束之后,他把元文都卢楚几人找来,并且还招来了独孤武都议事。

本来,杨侗还准备让段达过来。只是段达偶感风寒,这几日都未曾上朝。甚至连阳城复夺,皇宫酒宴都没有参加,想来是真的病了。这一场风雪,还使得右监门大将军裴仁基也病倒榻上。不过他不是偶感风寒,而是在暴风雪之夜,仍率部巡视皇城,以至于患了场重兵。

不过,裴仁基来不来都无所谓,杨侗并不是非常在意。

“王世充刚收复阳城,这就立刻换将,只怕军心会有所波动。”

“王上何需担心,到时候独孤将军接手军务,只需请李县伯一同前往,自可震慑军中士卒。”

卢楚笑呵呵回答道:“以李县伯在军中的威望,再加上他长孙大将军的弟子,裴大将军女婿的身份,想来也不会出现什么差池。独孤将军也是军中老帅,而且又是皇室宗亲,只要平稳接掌军务,用不了太久,自可掌控军事。到时候,内有独孤将军坐镇,外有李县伯运筹帷幄,李逆猖狂不了多长时间。待李逆被灭,王上可挥军直入关中,将李渊一众一网打尽。”

“是啊,王上手中有独孤将军和李县伯两柄利剑,何愁不平靖天下?”

元文都表示赞成,言语间似这天下大乱,已经平定下来。

坐在元文都对面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个头很高,仪表不凡。颌下长髯,颇有几分庄重之气,他一手捻须微笑,一边轻轻颔首。此人就是独孤武都,论辈分,属独孤皇后的族侄,于杨广同辈。

独孤家族,是西魏八大柱国独孤信的后裔。

而独孤信一生最有名的,除了他显赫的战功之外,还有他膝下的七个女儿,有名七仙女。

杨坚的老婆,是他的女儿。

李渊的父亲,也是他的女儿……

在加上北周时独孤信的一个女儿还是皇后,也造就了独孤家族在关陇贵族之中长盛不衰的地位。

杨侗满怀期望的向独孤武都看去,希望他能表明态度。

独孤武都按辈分,那是杨侗叔爷辈儿的人。不禁呵呵一笑,“我亦久闻李县伯之名,能与他联手却敌,也是一桩快事。”

“哈,独孤将军有此想法,何愁我大隋不兴?”

“那替换王世充的事情,还需加快速度。若拖得太久了,只怕王世充会有反复。”

“是啊,独孤将军来洛阳也有半年了,想必对河洛的时局已经了然于胸?不知何时可以出马?”

独孤武都说:“愿从王上之命。”

“即如此,那就乞寒到来之时替换吧。

到时候孤会召回王世充。而且那时候李县伯也会来洛阳述职。到时候独孤将军正可与李县伯认识,然后将王世充军权削去。不过,他夺回阳城县,也算立下了功勋,又该如何安置呢?”

卢楚似浑不经意道:“近来南阳匪患严重,已隐隐有扩散至襄城郡的趋势。

襄城通守段大成不是几次呈报东都,请求朝廷增派能征惯战之人,前去平定匪患吗?王世充虽则打李逆不成,但他剿匪确是有功。此前他在南阳打卢明月不就打的很好,索性命他为南阳校尉,命他平定匪患不就是了?算起来,南阳校尉也是从三品的品秩,比他现在的职务,可高出一品呢。”

没错,南阳校尉的品秩的确高,而且有独领兵事的权力。

可问题在于,一旦王世充到了南阳,就算是被隔离出东都的权力中心之外。南阳和洛阳不同,洛阳有含嘉仓,有兴洛仓,还有洛口仓……可南阳呢?物资匮乏,匪患严重。加之此前王世充在南阳打卢明月的时候,有点过于毒辣,以至于好几个城镇在战火中变成了废墟。

南阳人对王世充的怨念,可是深重的狠呢!

卢楚对王世充的厌恶,由来已久。从一开始,他就不喜欢王世充,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厌恶。

原因嘛……很简单,那就是王世充的血统。

王世充本姓支,是西域人的后代。别看他如今是太原王氏子弟,可实际上他和王氏没有半点血统关系。王世充是出生后,随母亲一同去了王家。虽然姓王,骨子里却是西域胡人的血统。

卢楚乃范阳卢氏子弟,北方世族,位列五姓七大家之一。

他对于血统的重视,甚至超过了许多世胄子弟。所以,他可以在看不惯李言庆的情况下,转而支持李言庆。王世充自入东都以来,八面玲珑,施以重金结交。看似勤勉,实又害怕繁琐。这个人是个标准的小人,粗鲁,虚伪,贪婪……卢楚从见王世充第一面,就不太喜欢。

把他丢去南阳?

任由他自生自灭去吧!

他这点心思,正合了独孤武都的心意。

王世充走的越远越好,这样阳城县的功劳,就与他关系越小;而元文都呢,也知道南阳的状况。可他也挺烦王世充,因为王世充好吹牛,好说大话。当初在洛阳时说的如何如何了不得,没想到一战夹石子河,二战邙岭,三战嵩高是损兵折将,令元文都的脸面所剩无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