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1 / 2)

加入书签

1978年农历六月初六那天,剧团院子里,突然晒出了几十箱稀奇古怪的衣裳。伙管裘存义说:那就是老戏服装。

那天,裘存义格外活跃。一早起来,就喊叫易青娥、宋师、廖师帮忙给前后院子拉绳子,绷铁丝。说是六月六,要晒霉呢。奇怪的是,连门房老汉也积极地到处扶梯子、递板凳地忙活起来。并且还一个劲地让把绳子、铁丝都绷高些,说要不然,服装就拖到地上了。绳子、铁丝绷好后,裘伙管又叫了好几个年龄大些的男学生,到伙房保管室的楼上,用绳子放下十几口灰土土的箱子来。然后,都抬到了院子里。门卫老汉就用抹布,一一抹起了箱子上的灰尘。裘伙管说:“六四年底封的箱。十三年了。”门卫老汉说:“可不是咋的。”然后,他们就开箱了。

箱子一打开,当一件件易青娥从来没见过的戏服,被裘伙管和门房老汉抖开,搭在绳子、铁丝上时,她惊呆了。那些抬箱子的学生也惊呆了。廖师老喜欢抄在围裙里的手,也抽出来,拉着一件件衣服,细翻细看着说:“这老戏服,还就是做工精到。你看看这金绣,看看这蟠绣,今天人,只怕打死也是绣不出来了。”易青娥知道廖师是裁缝出身,所以对针线活儿特别上眼。宋师问:“老戏又让演了?不是说是牛鬼蛇神吗?”廖师急忙接话说:“你看过几出老戏,还牛鬼蛇神呢,相公小姐也是牛鬼蛇神?包公、寇准也是牛鬼蛇神?岳武穆、杨家将也是牛鬼蛇神?宋师,你还是麻利烧火去,让娥儿在这儿,给裘伙管帮一会儿忙。早上吃酸豆角臊子面,还得弄点油泼辣子。没辣子,这一伙挨球的,吃了还是嘟嘟囔囔地嫌不受活。油泼辣子一会儿我来掌做,你把辣面子弄好,放在老碗里就对了。”宋师就去了。

这天早上,剧团满院子都挂得花枝招展、琳琅满目的。不一会儿,一院子人就都出来了。大家把这件戏服摸摸,把那件戏服撩开看一看,忙得裘伙管和老门卫前后院子喊叫:只许看,不许摸。千万不敢乱摸。说这些戏服,十几年本来就放荒脱了,再用汗手摸摸、拽拽,立马就朽啮了。他们一边赶着人,一边用手动喷雾器,给每件戏服都翻边喷着酒精。

大家无法知道,这些戏服都是什么人穿的。不仅盘龙绣凤、金鸟银雀,而且几乎每件都是彩带飘飘的。官服肚子上要弄个圈圈,说是叫“玉带”。那上面果然是缀着方圆不等的玉片的。尤其是有一种叫“大靠”的戏服,说是古代将军打仗穿的,背上还要背出四杆彩旗来。有人就问裘伙管,这样穿着多麻烦,打仗不是自己给自己找抽吗?

裘伙管说:“这你们就不懂了,穿上这个,才叫唱大戏,才叫艺术呢。戏服是几百年演变下来的好东西,每件都是有大门道的。”

有人抬杠说:“那现代戏服装,就不是艺术了?”

裘伙管说:“现代戏才多长时间,撑死,也就是四十几年的事情。不定将来演一演,也会演变出跟生活不一样的戏服呢。但现在,穿上起码没有这些真正的戏服好看。”

“扯淡吧你,让现代人,穿上这大红大绿的袍子演戏,还不把人笑死了。”有人说。

这时,老门卫插话了:“娃呀,你是没见过,穿上这些衣服,演戏才像演戏,演的戏才叫耐看呢。”

黄主任这时也到院子里来了,问是谁让晒这些东西的。裘伙管说,他自己要晒的。黄主任问:“为啥要晒这些东西?”裘伙管说,他从广播里听见,有些地方已经在演老戏了。黄主任又追问:“哪些地方?”裘伙管说:“川剧年初都演折子戏了,我在四川有个师兄来信说的。还说中央大领导让演的。并且领导就是在四川看的。”黄主任就不说话了。

在这以后的日子里,剧团慢慢变得让所有人几乎都不敢相认起来。尤其是进入当年秋季后,大家都明显感到,黄主任说话渐渐不灵了。他喊叫开会,总是有人迟到早退。他在会上批评人,有人竟敢当面顶驳说:“都啥时代了,还舍不得‘四人帮’那一套。”黄主任开会就慢慢少了。

这期间,剧团最大的变化是,有几个人突然跟变戏法一样,从旮旯拐角里钻了出来。并且还逐渐演变成院子的大红人了。

第一个就是裘伙管。

谁都知道,裘存义就是个管伙的。并且抠斤索两,一院子人也都乱给他起着外号。后来易青娥懂事了,才知道“球咬蛋”“球咬腿”,都是骂人的狠话。反正剧团的伙食一直办得不好,群众就老有意见。据说有几年,内部贴大字报,“炮击”得最多的就是裘伙管。有时,还有人给他名字上打着红叉。说他是世界上头号贪污犯,把灶上的好东西,都贪污了自己吃,让群众恓惶得只能舔碗沿子。说归说,骂归骂,反正也没搜出啥贪污的证据。并且裘存义这个人,吃饭每次都是最后去。打的饭菜,一定要拿到人多的地方吃。菜里肉片子金贵,他就让不要给他打。糊汤、米饭锅巴稀罕,他也从来都不去吃一口的。因此,就一直还能把管伙的权掌着。中间,据说也让他靠边站过。结果弄上来个人,才管了三个月,大家反映还不如“球咬腿”,就又让他“官复原职”了。直到六月六晒霉以后,易青娥才知道,十三年前的裘存义,其实不在伙房,而是剧团管“大衣箱”的。易青娥也是后来才弄懂,“大衣箱”,是装蟒袍、官衣、道袍,还有女褶子之类服装的。因用途广,工作量大,且伺候主演多,在服装管理行就显得地位特别突出。而武将穿的靠、箭衣、短打,包括跑龙套的服装,都归“二衣箱”管。还有“三衣箱”,是管彩裤(演员都要穿的彩色裤子)、胖袄(有身份的人物穿在里面撑衣服架子的棉背心),再有靴子、袜子啥的。还有专管头帽、胡子的,就叫“头帽箱”。再就是管化妆的了。管“大衣箱”的裘存义,据说早先也是演员,唱“红生”的。后来“倒仓”,嗓子塌火了,就管了“大衣箱”。“文革”那几年,“二衣箱”“三衣箱”和头帽、胡子,都让烧得差不多了。而他把“大衣箱”弄得东藏一下,西藏一下的,倒是基本保留了下来。直到六月六晒霉,大家才知道,宁州团的老底子还厚着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