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不要同情(1 / 2)

加入书签

潘乔木踱到寻凤里唯一一栋没有修缮的筒子楼前,静静抬头仰望。

筒子楼属于金阿婆,比阿婆还老,比阿婆的爸爸妈妈还老。她的墙壁早已不再雪白,岁月的伤痕粗糙难看,触目惊心。

几代人从生到死。

在时代的洪流中,人以房为舟。人总会老,房总会老,城市也总会老。老城区终将随着城市经济中心转移而衰败。下水道总会堵满陈年污垢,过时的电线无力承载满负荷的电器,爬不动步梯的人终将需要电梯,而越来越多的老人,也需要更多适老设施。

如果是从前,潘乔木会天然地站在郁贲一边,无论伤痕、老人还是民俗,都应该为经济服务。

但后来,他认识了陈家娴。

想起陈家娴,潘乔木低声说:“傲慢。”

傲慢啊。

或许命运正是如此吊诡: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被命运的大手搅作一处,碰撞出强烈的厌恶后,她却对他产生理解,而他,也竟然学会用她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泥泞。

厌恶与理解,抗拒与爱,老朽与新生,或许从来都无法分开。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在这个瞬间,潘乔木转回头,看向眼前的骑楼街,他终于意识到,陈家娴所谓的“傲慢”是什么。

傲慢就是,自说自话地把原生事物分成“好”与“坏”,用居高临下的、凝视的目光,用自以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怜悯,来决定什么是“坏”。

一个人,不应该理所当然地拥有评价另一个人的权力。

潘乔木终于开始自我怀疑,他所接受的精英主义评价体系,真的正确吗?

西关原住民的生活,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本就是烟火气十足的,不需要被修饰,也并不羞耻。无论贫穷,还是窘迫,还是伤痕,都不需要被居高临下地掩饰、同情。

同情隐含着阶级的蔑视,而共情,才是爱。

……

郁贲烦躁地揉了揉眉心,绷紧面孔:“我不懂你们的审美。”

经过一段时间的共事,两个人已经十分熟悉。郁贲承认自己不懂,关晞就知道他妥协了。

和君子怡相比,郁贲是另一种好领导。即使他不认可,即使超出他的经验范畴,但面对争论,他不会固执己见,也不会感觉被冒犯,而是认真倾听,坦诚自己不懂,并在权衡利弊后,用实际行动给出最大的支持。

这是郁贲的支持风格。

关晞歉意地说:“郁贲,我们要共情,我们不要同情。”

郁贲坦率道:“我不懂。但我始终认为,如果我不管外立面,最后就会贴满广告。”

关晞思索片刻后,说:“我拟一份外立面管理办法,怎样。在一定的尺度内,原住民可以自由地选择使用建筑外立面。”

郁贲妥协:“可以。”

两个人静默片刻,关晞的声音又响起来:“无论你懂不懂,我都要说——真正能体现中国精神的,能体现越城超一线大都市精神的,体现西关文化的,就在这里。包容。”她指着那栋没改的楼说,“我们中国人,和而不同。”

什么是包容?

包容不是上对下,君王对待臣民,贵族俯瞰平民,而是——我们每个人,在这块土地上,都能平等、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和而不同。

郁贲沉默许久,最终自嘲地笑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