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满城皆绿(1 / 2)

加入书签

京城三面环山,唯有南城外一马平川。出了城门往东约莫四五十里,有座很是出名的庵堂,苦莲庵。说起来,这里既不像护国寺那样有皇家认证,又不像白云寺那样有普度众生的得道高僧,然香火之旺盛仅仅次于前两座古寺,在京城周边也算是极为灵验的了。

至于什么灵验……

求子而已。

苦莲庵其实不过百余年的历史,然而地位超然,盖都因为其第一任主持身份十分的特殊。那还是本朝泰祖皇帝的亲女儿,如今都说一声平阳公主的。泰祖皇帝出身贫寒,地无一亩草屋一间,穷的是不能更穷了。前朝末帝时候天灾人祸,接连数年大旱过后又是大涝,百姓日子过得本就苦不堪言,加之奸臣当道,末帝昏聩,诛杀能臣,暴敛横征,又有四方夷人企图趁虚而入侵犯中原,终于,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本朝的泰祖就是在那个时候拉了几个和他一样穷的小伙伴们起了事的。

平阳公主年幼时候就随着泰祖皇帝征战沙场,凭借一身怪力很是立下了一些战功。便是泰祖平定四方之后,这位公主手中依旧掌兵,镇守江南十余年,直到新君继位,才交出兵权。

平阳公主一生未曾大婚,回京后就兴建了这座苦莲庵,避入庵堂再没有出来过。至于原因,流传最广的就是公主自觉一生杀戮太重。这些都是多少年前的传闻了,到了如意这个时候,也不过是听人偶尔提起两声而已。

苦莲庵名中带了一个“莲”字,自然也是有些含义。当初的平阳公主,小名叫……荷花儿。这倒是也不能怪公主的亲爹泰祖皇帝,公主出生那会儿,他还只是个泥腿子,大字儿不识。女儿出生正好儿是六月里,就取了这么个名字。后来登基为帝后,泰祖还专门请人给女儿改了名字,被平阳公主拒绝。

至于另一个原因,便是苦莲庵前,是当年使大量人力开凿出来的人工湖,庵后则是顺山流出的几道活水。湖中遍种江南名品莲花,每到夏日,接天莲叶,映日荷花,逼人的美丽。

如今闹出了丑闻的,正是苦莲庵。

苦莲庵中,更有一池天下罕见的金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传言说,金莲花开乃是吉兆,尤其是去苦莲庵里求子的妇人们,多数都灵验了。

故而,如今到苦莲庵里求子的妇人们十分的多。

高门贵妇,寒门小户,多有子嗣方面不得已去求子的。

说起来,平阳公主一生未嫁,子女皆无,然生前一手创立的庵堂,竟然成了求子的去处,也不知道是不是讽刺了。

京城中有个朱姓人家,家资巨富,还担着皇商的名儿,专门供应宫中各种时鲜花卉等,也算得上是有些头面的人家了。朱老爷年轻时候便掌了家业,发妻也是门当户对人家出来的,按说应该各种顺心。只是,朱家数代单传,到了朱老爷这儿,发妻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后就不再开怀了。朱老爷为了儿子,年过四十开始纳妾,一连纳了两个良家妾,可惜还是只生女儿,不见儿子的影儿。眼瞅着七个女儿落地,不少人与朱老爷调笑,说他命好,家里七仙女,生得花容月貌的,往后一个女婿半个儿,算起来也有三个多儿子了。

朱老爷气得险些痰火,立誓定要生下儿子才肯罢休。

前年的时候,朱老爷挑来拣去,终于又收了个女人,这次女人出身有点儿说道。据说原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后来父亲因罪获罪,丢了官,一家子男丁流放,女眷发卖。朱老爷看见这姑娘的时候,正是她被摆在台子上,被发卖的时候,狼狈得很。

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朱老爷花了一大笔银子将人买了下来,也不说为奴做婢,直接带了回去就要做了第三房妾室。

朱太太就不大乐意,之前朱老爷纳的两房妾都是她亲自张罗相看的,都是细腰丰臀,一看就是身子好容易生养的。毕竟,纳妾是为了子嗣嘛。可这朱老爷自己带回来的,却是个面薄身纤,如风摆柳的清瘦佳人,再加上时常含着两汪泪水,眼睛游移不定,不敢与人对视,却时时刻刻把朱老爷当做天神一般往他怀里躲,一看就知道必然是个会挑事儿的。夫妻俩都是一大把年纪了,朱太太实在不愿意为这么个女人坏了情分,劝了朱老爷几次,若是愿意只把她先当做通房,等生了儿子再提成姨娘。

朱老爷却是不肯,说这女人出身并不差,不过是家道中落了才到了这一步,做侧室已然是委屈了她,更何况通房?又因那女子几次欲说还休的落泪,更是心疼,便放出话来,等到这女人生了儿子,还要抬做平妻的。

这倒是不难理解,他一个近半百的人了,半生都算是老老实实的,乍然得了个碧玉年华,千娇百媚的通房,尤其这人从前还是比他要尊贵许多的官家千金。若不是家里获罪,朱老爷就是做梦也不敢奢望得到这样的一个女人做妾的。

因此,对这女子万般宠爱。甚至为了她,连发妻妾室都冷淡了去。更因着女人年轻貌美,且会说会写,朱老爷被迷得五迷三道的,从女子进门起,与发妻口角了不知道多少回。就连回娘家小住劝父母女儿,都打了一巴掌去。

朱太太因此寒心。

去年,那妾室终于有孕生子,把个朱老爷高兴的险些疯了,洗三满月都是大办的,更是在孩子百天的时候宣布抬了那个女人做平妻,和朱太太不分大小。

虽然按照大凤朝律法来讲,正妻只能有一位,并不承认平妻这个称呼,平妻只能算做妾室。可是有这么个又受宠又有儿子的美妾在,朱太太哪里还能过安生日子?

平妻一步一步试探着,开始插手朱家生意,从前精明的朱老爷就和吃了迷混药似的,完全不防备。

朱太太冷眼旁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