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实验:有意思和有意义(1 / 2)
2014年5月18日 酒徒作品研讨会发言稿
创作,是一个从自发开始,到自觉结束的过程。但很多作家终其一生,都只处在自发创作的状态,脑袋里有什么就写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就写什么,不调研,不思考,最喜欢写的就是命题作文。
这种状态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只能说是各得其所。对处于自发创作状态的作家来说,只能引导,启发,但听不听,做不做,怎么写还是作家自己的自由,自然也不会有人也不应该有人非议。
到自觉创作境界的作家,往往有自己的价值主张和知识图谱,所以会开始考虑“有意义”的问题。写这个是为什么,到底有什么意义?有意义并非是要教育人,作家不要去教育人,作家是通过自己的笔去告诉这个世界,我的价值主张是什么,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认为酒徒从一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已经在比较深刻的考虑“有意义”的问题了。
酒徒的第一部作品《秦》是个短篇小说,借助秦帝国的君臣将相讨论了几个小话题,有点像鲁迅《故事新编》的路数,语言诙谐,但整体来说只是个结构相当简单的短篇,非要说有什么文学价值,我觉得是捧杀了。
《明》是第二本小说,也是第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书里,酒徒才开始比较全面的阐发观点。他用上百万字的一整本小说做出了种种假设,讨论了这些话题:
如果明朝没有边患会怎样,会不是会开放一些?如果当年郑和之后国家继续支持航海,不在民间禁止海运会怎样,会不会连美洲都是中国人发现的?如果明初的资本主义萌芽能像西方的资本主义一样可以茁壮成长起来,中国会怎样,会不会没有那些被屠杀的惨剧?会不会没有“膏药旗”飘荡在中国数十年之久,会不会连满洲人入关的机会都没有?
《明》的主角武安国在现代只是一个普通人,和酒徒一样,穿越到明朝却变成了一个圣人,成了一个推动历史进程,救国救民的精神领袖。这说明什么?说明酒徒骨子里就认可现代文明,认可技术进步,认可民主社会。他自始至终的带有强烈的民本思想和大国情怀,这就是他的价值主张。
《指南录》里反复纠缠的就是文忠和文天祥两个人的思想冲突,这个思想冲突是在一个人的脑袋里完成的,遇到各种矛盾随时就会爆发,所以开头文天祥的部下都说他疯了。一个是现代观念,一个是古代观念,分开来说两边都是比较正统、正确的观点,但放在同一个时代,就会产生剧烈的冲突,有点像代沟,但其实是世界观的不同形成的历史观、价值观鸿沟。古代观点说服不了现代人,因为成王败寇,如果你是对的,那么请用事实证明你的对的。
之前文天祥为什么失败?南宋有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元灭宋现在看起来是历史的必然,但在这必然里面是否有极强的偶然性因素?为什么我们几千年来汉奸的传统一直存在,为什么南宋小朝廷的太后降了,皇帝降了,丞相降了,文天祥不降,生死不顾的将士们不降?儒家讲舍生取义,讲道德文章,为什么最后大部分儒生包括圣人后代、博学鸿儒都降了,没有死节?这种对人性和文化传统的拷问,沉痛而鲜血淋漓,直指内心。我看《指南录》哭了好几次,又愤又痛,但以古观今,今天的人们是不是仍然这样活着。是否会有另一次的南京大屠杀,是否仍然会有大量鱼肉百姓横行乡里的汉奸,我相信一定还会有。
《指南录》在价值主张上和《明》是一脉相承的,水平也很平均,进步的是叙事技巧。魂穿也是穿,所以《指南录》是一本技术上有进步,整体水平却没有明显提高的作品。
真正让酒徒再上一层楼跨入更高境界的是《家园》,也就是《隋乱》。现在很多写穿越小说的都尝试写历史传奇,但在2007年敢放下穿越积攒的大量人气写的人可不多,成名立万的也只有酒徒一个。其实历史传奇小说早已有之,更早的就不说了,《胡雪岩》《张居正》,包括二月河的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王朝》《乾隆皇帝》,都是历史传奇小说,《隋乱》在台湾出版的时候,还得到过二月河的力荐。那么网络写手出身的酒徒他来写历史传奇小说有什么进步呢?我认为有四点值得注意:
首先是世界观的进步。这个世界观是什么?不是以今非古,而是寻找人性的通性,寻找那些历经千年而不衰不变的共性,是以古鉴今。以前的封建帝王就读史书,最著名的一句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在古时候能修一代国史是文人莫大的荣誉。在网络中找回历史小说的传统价值观是酒徒的一个贡献。
其实是历史观的进步。很多人写过隋唐,但是都很肤浅,属于轻度娱乐,还是隋唐英雄的路数。没有去探究隋唐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变革,没有去深挖门阀制度,没有去还原历史,去揭示历史的真相。隋炀帝就是课本里的可恶可悲面孔,但是真正的杨广是什么样子?培育百万精兵的府兵制度是什么样子,隋政府为什么一定要开凿运河,为什么一定要征伐高丽,这些需要得到客观的还原。民间写史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资料,还原历史,避开政治的强烈干扰,从更感性的角度去描绘历史的画卷。
再次是情感,尤其是爱情观的进步。酒徒一向是和尚党的代表,和尚党是什么呢?就是不写爱情,或者也不会写爱情。《明》里面武安国就是个老光棍,《指南录》里面文天祥囿于礼制对多情的少数民族妇女绝情,《家园》里不一样,虽然是该死的初恋,但陶阔脱丝是写的比较真实的,她的形象是网文女性角色里为数不多的精致面孔。
最后是什么?是故事结构和叙述语言的进步。《明》是话题为先的,起初酒徒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写到百万字的长篇,纲要、设计都是边写边补,所以事写完了,就全文结束了,详略的问题,结构的美感都考虑不到。《指南录》有戛然而止的痛感,虽说首尾呼应,但总觉得头重脚轻。从《家园》开始,酒徒形成了他特有的的六卷结构(《家园》最早就是六卷,第七卷是为网络阅读追加的)。六卷本在故事结构上面是有美感的,这点大家可以自己去体会。历史小说不像玄幻小说那样可以拼命开地图直线升级,所以在整体结构上,故事的起承转合在做大纲的时候就要做的比较漂亮的。拿《家园》的六卷本来说,是比较符合传统悲情故事节奏的,主人公跳河自尽,搞的像项羽一样。但网文读者是绝对不允许出现这样的主角的,因为网文讲什么?讲代入感。我就是主角,我的女人被别人抢走了,事业被别人摧毁了,搞到最后我还自杀了,这个我怎么接受呢?所以在和编辑协商之后,酒徒又开了第七卷。第七卷就是绝地大反击,这是具有鲜明网文特色的,网文的主角不是不可以败,是最后要赢的漂亮。当然,在《家园》之后,因为涉足实体出版和影视改编的需要,在写作上酒徒确实也离网络读者有点远了。
叙事语言这一块我一向比较忽视,一直到什么时候呢?到网络文学大学开幕式的时候,莫言讲到语言是作家的标签,我才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开始重视作家的语言。酒徒差不多是在写《家园》的时候形成了他沿用至今的文风,精于描述,和缓厚重。我也希望网络写手在长期的写作当中,稍微注意一下培养自己的语言风格,不管是简单直白还是凝练厚重,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风格,会更赢得读者的认可。
最后说一下今天的题目的涵义。题目叫《历史的实验:有意思和有意义》,实验什么呢?为什么要实验呢?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是有原因的,因为不少读者读了酒徒的书以后和我说:你能不能和酒徒说说,让他别写历史传奇了。我问为什么,他们说第一本看着新鲜,第二本觉得还行,第三本一查主角,哦,原来是他啊,就觉得选历史人物当主角看着越来越没意思。为什么没意思呢?因为年轻人喜欢看的元素在流失,比如历史结局注定就失去了期待感,大家都知道是李世民夺得了天下,所以李旭就没希望,只能当虬髯客。程名振的一生史书有载,只能依靠精湛的叙事技巧来赢得读者,这对酒徒的创作来说,其实也是很吃力。在筹划新书《男儿行》的时候,酒徒也考虑了这个问题,觉得可不可以有新的突破呢?当然,现在书没有写,我是看了大纲,但是不能剧透,到时候大家去看就好了。
但是我们有个编辑曾经提过一个更激进的想法,也得到了我的赞同:我想酒徒是不是应该写本科幻小说呢?为什么选科幻题材呢?不是因为换汤不换药(现在很多大神就是靠换外在的题材来保持对读者的吸引力和对自己的新鲜感),是因为科幻最有期待感,也很容易制造绝境、两难来拷问人性,科幻也可以写的很厚重,也可以构建庞大的帝国,这些都符合酒徒的创作特点。酒徒也觉得在《男儿行》之后可以尝试一下,作为在国外发展了很多年已经比较成熟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来说,有很多的经验可以供我们现在的作家学习,从而去粗取精,最终做到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结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