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卧槽,中原九鼎也舍得往外送?(1 / 2)
又三日之后,杨一笑到达板桥县。
随同而来的,是十万大军。
陷阵营并没有跟来,留在家里坐镇稳固,况且这种事也轮不到陷阵营出动,因为一旦出动就是最硬的大战。
尽管陷阵营并未前来,十万大军仍旧很是骇人,旌旗招展,迎风飘扬,如果站在城墙上放眼一望,只见城外旷野上黑压压全是人。
有着十万大军,威慑之力足够,毕竟这十万军队也是精兵,战斗力仅仅稍弱于陷阵营,而如果单论其中的五万民团,战斗力甚至能和陷阵营不相上下。
杨一笑这次之所以出动民团,主要目的也不是担心镇不住密州,而是因为民团的组建晚于陷阵营,故而趁此机会带出来进行练兵。
这十万大军虽然打过相州之战,然而那场战阵的主力乃是陷阵营,后来虽然也参加了紧急驰援幽州,然而那次驰援之战的主力仍旧是陷阵营。
作为后世穿越者,杨一笑深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军队的发展必须有所平衡,不能只让陷阵营一骑绝尘。
所以在二十日之前,也就是戴岳拿着他两份奏疏赶回京师的那一天,杨一笑亲自率领麾下军队,开始了长途跋涉的大练兵。
对外宣称,清扫匪患,然而真正意图却是五个,他要通过这次动兵一石五鸟。
首先第一个意图,确实是清扫匪患……
自从狼族发起国战之后,如今的云朝越发动荡,由于朝廷不断加税的缘故,各地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而纵观历史上不管哪一个朝代,一旦民不聊生必然处处揭竿而起。
造反的,起义的,活不下去上山为匪的,还有天生恶棍趁机落草为寇的,总之现在的天下乱象纷呈,几乎到处都在滋生着匪患。
哪怕是杨氏掌控的三州之地,同样也有匪患在不断的冒头,只不过这些匪患并非因为活不下去,而是从其它州府流窜过来的流匪。
熟悉历史的都明白,越是流匪越是凶残,原因是流窜过来之后没有乡土之情,故而在打家劫舍的时候极其残忍。
动辄屠村灭户,袭击过往商旅,有些匪寇由于团伙势力较大,甚至敢在大白天里出现在城池周围,弄的人心惶惶,不利繁荣安定。
鉴于此,杨一笑的第一个意图是清扫所有匪患。
他亲自率领麾下大军,从最北边的幽州启程,一路南下,不断清扫,并且随着涉及地域的拓展,以及麾下军卒的攻伐越来越娴熟,于是他开始进行分兵,把兵力分为五路兵马。
每路恰好两万兵,各自设立一员主将,然后继续向南,沿途不断清扫匪患。
这一路上,杀人极多,大军所过之处,宛如狂风席卷,不管是外来的流寇,还是本地落草的山贼,杨氏大军没有丝毫心软,一律绞杀屠灭并且破除山寨。
最主要的是,不予以收编。
这和自古以来的朝廷剿匪完全不同。
古代朝廷剿匪,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打的,一般都是进行诏安,通过软办法解决匪患。
这么做的原因,囊括大约两个,一是节省动兵的开支,二则是贪图匪贼的战斗力,能够落草为寇上山为匪,体魄肯定要优越于普通人,所以在朝廷看来,诏安是一大收获,诏安之后稍加利用,便可变成一支兵力。
但这是朝廷的做法,为了利益罔顾了匪患曾经作恶的事实。
杨一笑身为后世穿越者,骨子里有种后世年轻人的愤青,他既痛恨匪患作恶多端,同时也不认为这些匪患有必要收编,哪怕匪贼的体魄由于普通人,稍加训练就是不错的兵员,但是在杨一笑心里,他不愿意为了利益破除自己底线。
做过匪,杀过人,坑害无辜的百姓,屠村灭户没人性,这种罪恶在杨一笑看来,几同于畜生一般的行径。
所以……
杀!
一个不留,一个也不收编。
正规军一旦狠起来,匪患根本抗不住,杨氏十万大军一路南下,简直如同狂风扫落叶一般,所过之处,尽皆清扫。
而最后汇缴上来的清扫数字,赫然把杨一笑和杨氏核心吓了一跳,这时候大家才突然意识到,这次动兵之时临时加上的清扫提议多么有必要。
为什么有必要?
因为匪患的数字太吓人了。
仅仅杨氏掌控的三州之地,竟然就被清扫了五万七千多人,尤其是其中有两股较大的匪寇团伙,人数竟然各自超过了一万之众。
吓人啊,真的很吓人,倘若不是及时做了清理,说不定这些匪患能闹出什么大乱子。
即便是现在及时进行了清扫,杨一笑心里仍旧不免有些后悔,他暗暗责怪自己只顾着发展,忽视了治下之地的民生安危……
稍微想想就能推断出来,这么多的匪寇做过了多少恶,人数高达五万七千之多,受过侵扰危害的百姓必然远超这个数字。
幸好,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由于这次动兵的五个意图之一,杨氏趁机清除了所有的匪患。
……
此次动兵的第二个意图,则是向外展示杨氏的肌肉。
最主要的是向朝廷展示。
十万大军分兵五路,沿途清扫三州匪患,如此一路不断南下,慢慢又重新汇聚一军,终于像一头下山的猛虎般,从三州之地的自家地盘冲了出来。
兵锋赫赫,直指京师!
偏偏却又在距离五百里的地方停下,对外宣称是要帮助朝廷清扫当地匪患,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杨氏在展示自己的武力。
与此配合的便是索要盐引之权,通过里应外合的手段让皇帝不得不同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