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金属加工厂(1 / 2)

加入书签

提到扩大电厂规模,提升发电量这件事情,陈岳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金属加工能力不足对自己的限制。

                  预处理装置、锅炉、发电机、电线,都是金属啊,都得依靠冶金产业来提供资源。

                  但现在,陈岳所能用的,却仅有可怜巴巴的几台多功能炼矿机器人,每天就只能通过定制化的模式,来炼出那么一丁点金属。

                  不是陈岳不想多造炼矿机器人,而是炼矿机器人可是耗电大户,同时,原材料,也即矿石的供应也有限,造的多了矿石也供不上啊。

                  提升矿石供应量?

                  这又得提升采矿机器人的数量。但造采矿机器人也需要钢铁啊。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陈岳唯一破解的办法就是,依靠时间慢慢去磨,慢慢提升产量。

                  现在已经开了一个好头,至少机器人充电不需要再到荧惑号飞船这里来了。炼矿机器人也可以不再顾忌电量消耗,全力以赴的生产了。

                  于是,除了留出三台机器人用于维持发电厂正常运转,二十七台机器人负责采集固态氧与冰托林以外,剩余的可以调动的机器人全都投入到了采集矿石的征程之中。

                  机器人们辛勤的脚步遍布了以荧惑号飞船为核心,周边足足几十公里的地方。哪里有矿产,哪里就有机器人们的身影。

                  大块大块的矿石向这里汇聚,最终化作一块块的钢锭,开始接受智能机床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较大规模冶炼多种矿石,精炼出多种金属的电高炉终于被生产了出来。

                  通常来说,一座高炉只会用于一种金属的冶炼,且只冶炼一种标号。只有这样,品质才稳定,效率才高。

                  这也是地球上的通行做法。没听说过一座高炉既能冶炼钢铁,又能炼铜,还能炼锡、炼铝的。

                  通用高炉效率低,品质差,还不经济。

                  但这种选择,在这木卫五上,对于陈岳来说却是必然的。

                  还是因为产能不足。为每一种金属、每一种标号规格都建造一座高炉根本就不现实。

                  不过,就算这座高炉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至少,它的冶炼速度可比炼矿机器人快多了,一座高炉,几乎相当于二十台炼矿机器人!

                  这是效率上的巨大提升。

                  陈岳兴致勃勃的将电线接到了电高炉上,将发电机功率调整到最高,之后便启动了高炉,开始第一批金属矿产的冶炼。

                  这一次要炼的,是一批铁矿。陈岳的最终目标是将其冶炼成具备足够抗低温性能的钢铁。

                  这也是制造机器人消耗量最大的原料。陈岳对此的需求很大。

                  如果有高炉可以承担起这一部分需求的话,炼矿机器人便可以专注于冶炼一些性能要求较高,但需求量较少的关键金属的冶炼。

                  高炉轻微的震动着,电力又转化成热能,开始加热那些矿石,并在高温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开始精炼提纯它们,又添加进去了相应的元素以提升其性能……

                  最终,赤红的铁水流了出来,并凝固定型,化成了钢锭。

                  这一次开炉,总计冶炼了100公斤的钢锭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