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1 / 2)

加入书签

本来药郎就是学徒,要是他拜师柳意那大家还高看他一眼,结果谁也没拜师,就这么稀里糊涂学着。

兵丁中有笑话他傻的,也有同情他每日辛劳的,还有人给郑三河说:

“我看你每天跑来跑去,干的都是一些杂活累活,你要是后悔了,就跟柳医师说一说,不做药郎了,柳医师应该也不会与你计较。”

郑三河却是甘之如饴:“我做药郎做的好好的,为什么不做了?”

“你每天认药材对着那火炉熬药,脸都要熬成黑的了,还好好的呢?”

“我每天学了许多新东西,高兴着呢!”

兵丁们觉得郑三河怕不是傻了,也不再劝他,而是开始打赌他什么时候开始后悔,想要回来。

柳意看着,也不奇怪他们的反应,医师确实受人尊敬,但许多药郎一做就是二十几年,从小做还好,郑三河都这么大了,还来做药郎,在兵丁们看来,等到出师,那他可不就要要四十岁了吗?

古代人因为医疗环境落后,战乱天灾,以及居住和物质条件问题,平均年龄只有三十五岁,像是王在这种能活到五十岁的,还真不算多。

所以在这些兵丁们看来,就是郑三河这个药郎要一口气做到死,自然觉得不划算。

柳意问王在:“郑三河学的如何?”

王在不知道老师对郑三河的打算,斟酌着回答:

“他天分不算高,但也不算没有,好就好在愿意下苦功夫,做药郎,也算合格。”

这已经是看在郑三河勤劳肯干,什么都愿意学的份上说的话了。

要是真说天赋,郑三河还真没有,胜在态度踏实。

柳意猜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