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体制的好处(1 / 2)
在衡岳市没找着黄立夏,魏大龙显然有些不高兴。
苏阳也不去管他,自己回到办公室,想静一静。他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黄立夏的身上。
在黄立夏还未提出打造风情旅游小镇之前,他其实早就有了建镇计划。
苏阳建镇是准备分三步走的。第一步,他要改造乡政府。
神龙乡政府占用的是过去的老祠堂。虽说后来作了不少的改动,但基本面貌还是没怎么改变。
老祠堂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已经风化了。这样的建筑如果在城里,应该早就被定为危房了。神龙乡政府却没办法,即便是危房,也只能继续使用。
因此,改造乡政府,就成了苏阳建镇计划的第一步。
他私下绘制了一份蓝图。未来的神龙乡小镇,将是以乡政府为中心,乡政府门口建造一座广场。居民楼,菜市场,商贸街,未来还要建设剧院等等,都是围绕着乡政府建设。
第一批的居民,他把眼光瞄定在神龙谷的三个自然村。
按照现有的规模,三个村的人家全部集中迁到乡政府来,规划一条街让他们自主建设。这样,神龙乡的第一条街就有了雏形。
同时,乡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号召全乡的村民,有条件的都可以来乡政府建房居住。乡政府在土地上给予优惠政策,并解决来建房户的户口。
苏阳清楚,户口对村民的影响非常巨大。尽管现在城乡户口已经看不出明显的差别。但对于祖辈都是农村户口的人家来说,一个居民户口的诱惑力,足以让他们放弃其他。
城乡二元制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因为户口,让所有农村户口的人自生下来就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比如苏阳,他就有着深刻的记忆。
小时候,他爹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盼望着他长大能吃上“国家粮”。所谓“国家粮”,就是居民户。
居民就是不需种田的人。他们在工厂劳动,在其他行业工作。他们有着天生的优越感。因为他们不用顶着酷暑和严寒下地干活。
他们每月有着固定的收入。他们无论什么季节,脚上永远都穿着鞋。
而出生在乡下的孩子,从小就被迫下地干活劳动。因为,只要一出生,他们身上便被套上了一道枷锁。这道枷锁就是每年必须要上交给国家的各种各样的赋税。
一个农业税,就让所有的农民戴上了沉重的枷锁。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农民辛苦一年,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抵该交的税赋。
当然,这个格局在上世纪末被打破了。一道套在农民脖子上近千年的枷锁被取消了。农民从此不用再上缴税赋。即便如此,自卑感和优越感还是没有因为赋税被取消而有丝毫变化。
农民,在华夏就是贫穷、落后、愚昧的代名词。
无数农民家庭,为了培养一个吃“国家粮”的后代,他们会无怨无悔地付出所有。事实也是如此,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个人在外吃“国家粮”,这家人在乡亲们面前的面子都格外有光。
越是贫穷落后的地区,人们越对吃“国家粮”有着很深的感情。
苏阳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他计划向县里申请,争取在神龙乡解决两千人的农转非户口问题。只要投资在神龙乡政府规划的小镇建房,乡政府便能解决投资者一家人的户口问题。
户口,对所有的家庭而言,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老百姓发现,户口不同,在升学、参军、就业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待遇。
一个户口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只要神龙乡在户口问题上能有突破,就能吸引更多的村民来乡政府建房集中居住。这样,一个小镇将很快形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