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国子监改制的第一步(1 / 2)

加入书签

科举制度,全凭八股文得分判定人才,这有一个显著的问题,那就是只看重文化分,没有半点实践分。

这种应试考试,比之高考更应试。

高考好歹有数理化啥的,可以考察下分析能力,但八股文没这些,只要契合中心思想,文笔足够出色,又满足八股要求,基本可以中式,所以这种方式选出来的官员,同时又是儒士,比如李东阳、李梦阳、徐祯卿等,基本上都是有诗词歌赋流传于世的。

闲着没事的时候,写写诗,绘绘画,吹吹风,点点秋香,这就是他们的日常。

自上而下过于文化的官员集体,在朱厚照看来是有着很严重的问题的,比如工部的官员,他们不知道刨子怎么使,也不懂图纸怎么绘制,这些官员,更多是牵头,拉一堆人办事,比如治水的时候,就知道拉人去堵,或疏浚,或引流,闲下来的时候也不会思考水土流失,想一想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该怎么办……

还有刑部,这些官员缺乏创新性,缺乏刑律的专业性,你说一个个都读四书五经出身的,想要胜任刑部的活,还需要专门进修《大明律》为主的若干法律,甚至还需要看看老古董《大诰》里面的案例,对于不合理、不合适、不合乎当下情况的,这些官员没有及时提出来,也没有给出修改、补充意见……

整个大明朝,《大明律》是修改了好几次,但都是旁枝末节,依旧有许多漏洞,许多案件没有可以依据的条文,只能拐弯找不太适合的条文去判刑,缺少条文指导,自然就导致了一些案件该重判的轻判了,该轻判的重判了。

还有户部的官员,你说直接找个进士进入户部,他们的筹算又不好,半天算不清楚一本账册,存留算不清楚,支出也算不清楚,一笔糊涂账,这也不合适……

朱厚照看着殿外的众进士,思考着未来的革新之路,目光看向国子监祭酒王瓒,道:“朝廷未来需要很多专业型人才,朕希望国子监能抗大梁。”

“陛下,何为专业型人才?”

王瓒疑惑。

李东阳、杨廷和等人也直摇头,根本听不懂。

朱厚照解释道:“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为朝廷办事之人,不能只懂经史子集,胸中有万千典故,还需要懂技术,有能力胜任一些重要的职务。比如户部官员,最基本的一条就应该是看得懂账目,厘得清账目,此外,朕以为,户部官员还需要学会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做表……”

王瓒转头看向户部尚书孙交、侍郎王琼等人,孙交走了出来,问道:“陛下,看懂账目,厘算账目,这些臣知道,可什么是数据分析、挖掘、做表,臣愚钝……”

朱厚照看向张永:“将朕留在文华殿的红匣取来。”

张永领命。

没多久,红匣子取至,打开,里面是一本本册子。

朱厚照取出了一本名为《数字奥秘》的书,递给孙交:“这里面有一些数据分析、挖掘、做表的例子,户部可以看看,然后交国子监安排先生学习,日后也好教导下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