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1 / 2)
收完了地里的庄稼,队里在岭上种的一片枣子也红了,于是分了粮食在家歇了几天的人们又一脸笑容的去岭上打枣子。
沈家村南边有道岭,原来县里有领导想让沈家村在岭上建梯田,后来,在村里人的百般阻挠之下没有完成,村里老人们说了,别看这道岭看着不好,要是在上面建了梯田,下个大雨山上那些泥土不得都冲下来吗?
于是田支书带着村里人买了果树的小苗,在岭上种了一大片的果树,有苹果有枣子,几年下来这些果树也有果子结了。
几个小伙子扛着竹竿,准备一会打枣子,村里的大娘婶子们都带着筐子挎着篮子,准备一会捡枣子。
培茵拉着奶奶的衣襟,也跟着去岭上,这还是培茵第一次来这么远的地方,一路上跟着小脚的奶奶,慢慢的走着,边走边看周围的景色。
农历的八月底,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地里已经没有了夏天时候的葱茏,光秃秃的,岭上除了果树,没有种庄稼,所以很多的杂草,有些杂草已经枯黄了,看上去已经带着萧瑟的滋味。
奶奶跟省全大娘家的奶奶一起走的,两个都是小脚,又不是很赶,就慢悠悠的挎着筐子边说话边走。
岭上除了一条比较隐蔽的小路能通往岭那边的村子,就是村里人上山照看果树踩出来的一些小道,所以还得边走边注意脚下,有时候穿的鞋子底薄了,就会被蒺藜或者苍耳扎一下脚,冷不丁的这么扎一下子还是挺疼的。
岭上还有很多的酸枣树,不过已经被村里的孩子光顾过很多遍了,岭上的灌木丛比较多,孩子们也喜欢来这里捡柴火,等到再冷一点,这些灌木丛干枯了来这里捡柴火的会更多,也幸亏岭大,灌木密布,没有被村里的人都砍完了。
到了地势稍高点的地方,两位奶奶站下歇歇脚,培茵朝着岭下看去,沈家村安详的盘踞在岭下,小小的村庄,一条南北的大街从村子正中间穿过,一道小石桥跨过一条小河,连接了南岭跟村里,到了岭下用黄沙铺的路就稍微拐了个弯朝着东边而去,村子东西两边都有小河,西边的小河在村子的东南角拐了个弯,往东流,穿过那道小石桥继续往东流,跟村子东边的小河汇合之后在岭东边往南流。
河里的水缓缓地流着,河底的细沙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从这里就能看到小河的东边小姑家的小院子,窄窄的小桥立在河上,带着闲适的温情。
奶奶带着培茵到了枣子林的时候,几个小伙子已经爬到树上,用竹竿打着树上红红的枣子。
培茵捡起一个,擦了擦,“咔嚓”一口,甜甜的,浓浓的枣香充斥着口腔,这么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吃得培茵眯了双眼,太好吃了。
整个枣林也就是百十来棵枣树,每棵树上都挂着累累的枣子,打造子的打得起劲,捡枣子的在树下荡起一阵阵的欢笑,想想吧,一竿子下去,就能下来几十个枣子,那枣子跟雨点似的,砸到身上脑袋上,不是很疼,但是很痒,那是将要收获的高兴的,也是马上就要享受劳动果实的高兴。
因为学校已经上课了,所以跟着到岭上来捡枣子的都是还没有上学或者上育红班的孩子,都不大,小不点们迈着小步子,挎着小篮子,跟在自家大人的后面,边捡边吃,没一会就吃的小肚子鼓鼓的。
这些枣子除了大队里拿着一部分去收购站卖了,剩下的就在村里分一分,看着大队部那些大大的筐子满满的红红的饱满的枣子,大家脸上都是满足的笑容,心里盘算着,分了枣子晾干了,等到过年的时候亲戚来了能有个拿得出手的东西了,就是蒸馒头的时候也能蒸两个枣山压压锅,这得是多有面子的事情呀。
培茵看到田小民的妹妹田爱琴,挎着一个小筐子,跟在自己娘的身后捡着地上的枣子,虽然枣子是全村人都有份分,但是你来干活跟每来干活的分的是不一样的,而且你捡的多了分的也能多一点,没看到村里的保管拿着秤在那里过秤吗,这要是真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跟没干一个样,谁还给你下力气的去干活呀。
田爱琴手脚麻利,没一会就捡了一筐子挎着让保管过秤,然后赶紧的回来再捡,旁边跟田小民娘熟识的就问田小民的娘:“连根嫂子,爱琴咋没上育红班呀,她年龄到了吧?”
小民娘说:“一个丫头片子,上什么育红班呀,不得花钱呀?”
那人说:“那是想着直接上学了?”
小民娘说:“看看再说,你看我没上一天学,这不也是一样过日子啊。”
有人说:“连根嫂子啊,你这话可不对哈,你看看人家那些读书识字的,跟咱们这些睁眼瞎可不一样呢。”
小民娘撇了撇嘴,说:“有什么不一样?没看那些知青都是上过学的,不照样跟咱们一样来种地呀,我看读书识字的没什么用处。”
旁边有人说:“嫂子小点声,让村里的领导听见了又得批评咱们了,上次有人说他们,没听田支书说要是再这样说人家就得在村里开批斗会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