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 / 2)
纺织厂招工之后不久,村里又来了一帮知青,不过这次不是跟齐向南他们一样插队一直住在沈家村,只是来沈家村参加劳动,村里只需要给他们提供食宿,组织他们下地干活,别的就不用管了。
正好又是秋收,村里还真是缺人手,田支书就把知青的安排工作交给了齐向南,于是这一帮十五六十六七的学生们就在沈家村开始了他们的学农生活。
这么多的学生,知青宿舍虽然现在就只有齐向南一个人住着,可也安排不下呀,齐向南跟田支书商量了之后就在村里找了一些人家,把学生安排在村里人多余的房子里住下,也把分给学生的粮食派给了各家,负责住在自家的学生的饭食。
培茵家还闲着二叔的房子,齐向南跟奶奶商量了之后把二叔的房子收拾出来,安排了三个女生,旁边省全大娘家也安排了几个。
安排进培茵家的三个女生其中有一个据说还是班里的班干部,她们自己介绍自己的时候说,他们是这些人都是西平一中的学生,都是高中的学生,每年麦收秋收的时候农村的孩子回自己的村里参加劳动,这些城里的孩子都会被学校组织着到知青点去学农,不过去哪个地方也不是一定的,这次被分到了沈家村。
三个女生两个很腼腆的,问什么说什么,另外一个叫做赵新霞的倒是个快人快语的,问一句答两句,说话的时候都是笑嘻嘻的,培茵看了觉得倒是个能交流的人。
这些学生安顿好了之后就跟着村里的人下了地,虽然不能跟那些壮劳力一样干的那样好,可是掰个棒子,抬个麻袋还是干的很利索的,田支书还跟村里的村干部们唠叨,别看咱们搭这么点粮食,还是给咱们帮了很大的忙啊。
赵新霞三个自打在沈家小院住下,就跟着家里的人一起吃法,因为秋收,奶奶跟二奶奶都去晒场帮着扒棒子,爷爷因为上次受了伤,不能干活就在家里待着,二爷爷一直在村里的牲口棚喂牲口,这次秋收因为很多地方要用到牲口,也是忙了很多,家里的饭就由三奶奶做,培茵待着弟弟培焜给三奶奶帮忙,别看是一天三顿饭,可是人多啊,三奶奶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
村里给这些来学农的学生还是很不错,每个人的粮食都很足,人住到谁家,谁家接着就去大队部领了粮食,可是要把这些粮食做的好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三奶奶为了家里人,那可是拿出了浑身的解数。
这天晚上吃了晚饭之后,三个小姑娘就出了门,培茵觉得虽然你们是来搭伙的,可每次吃了饭碗一推就走,有点不像话吧,就算你们刚开始不好意思的,可这都好几天了,看你们每顿饭吃得也很高兴啊。
奶奶看培茵吃完饭了,说:“培茵啊,你把这个鞋垫花样子给你省全大娘送过去,你大娘下午来的时候说要给你锦华姐纳一双鞋垫。”
培茵答应着,摸了摸嘴巴,接过奶奶递过来的花样子,就往门口走。
走到门口,看到赵新霞带着两个人跟另外几个汇合之后就在沈家墙角那边低着头说话,培茵也没有在意,继续往前走,结果刚走到不远,就听见赵新霞说:“我打听了,我们这家还有个右派,你说齐组长是什么意思?怎么给我们安排这样一户人家啊?”
听声音是在培茵家住的一个小姑娘,因为她不爱说话,从住下就没跟沈家人说过一句话,但是培茵听她跟自己的同学说过话,她说:“可是人家对咱们很好啊,每次都做那么的多好吃的呢,没什么吧?”
赵新霞“哼”了一声,说:“糖衣炮弹,这是要来腐蚀我们坚定的革命思想的,不行,我得找齐组长去。”
在别人家住的一个小姑娘说:“赵新霞,没必要吧,咱们在这里才住几天啊,等到过两天秋收结束了咱们就走了,没必要再去找齐组长给你调地方吧?”
赵新霞说:“那不行,我不能在这样的人家继续住着,你们俩呢?”
另外两个在培茵家住着的说:“就是啊,赵新霞,咱们又不是一直在这里住着,下次咱们学农也不一定来沈家村,没必要了吧?”
赵新霞说:“你们俩,哼,你们俩这是被他们的好饭好菜给收买了,你们的革命立场不坚定,你们不去我去,我才不在他们家住呢。”
站在墙角的培茵听了翻了翻大白眼珠子,赵新霞每次吃饭别谁吃的都多,三位奶奶还怜惜她们这么小就到这里来干这么重的活,她们那点粮食根本就不够她们这个吃法,这是拿自己的粮食做给他们吃呢,这倒好,原来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
赵新霞看自己的两个同伴不赞同自己,生气的说:“你看看咱们以前学农的地方,哪里有跟沈家村一样,革命立场不坚定,把咱们这些革命小将往右派家里安排,咱们来了都好几天了,沈家村都没有开过一次批斗会,他们村里这个右派就是摆在那里看的,不行,我得跟领导反应反应我的意见。”
有个清朗的声音说:“赵新霞,你以前受的教训还不多吗?来这里好好的学咱们的农就行了,你管人家是不是开批斗会,也别去找齐组长了,你要是不愿意在这里住,我跟你换,我现在住的那家可是根红苗正的贫农,真是的,人家不是好好的跟着下地干活吗,知错能改就是好同志,你用得着在这里这么说人家吗?再说了,人家碍着你什么了,管你吃管你住的还赚不出你的好来。”
赵新霞说:“刘瑜茜,你什么意思啊,我跟领导反应我的革命立场不对吗?你这样阻拦自己的同学进行革命行动是什么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