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 / 2)
泰和说:“大舅,我现在想不通这样整天是为什么,我娘说让我跟你说说话,请你给我解解惑。”
沈父说:“泰和,培华,多的我也不能多说,而且也说不好,你们俩要记住,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多看多听,少说话,你们俩都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下面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你们不光是父母的好帮手,而且你们还是弟弟妹妹们的表率,所以你们俩要好好的约束自己的言行,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不管是要说什么话,都要现在心里过三遍才能出口。”
看着两个孩子沉思的样子,沈父说:“培华,泰和,不要因为自己的陈分看轻了自己,你们要有思想准备,因为成分问题以后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心要放宽了,要记住,这一条路走不通了一定还会有别的路让你走,你们不光是要自己宽自己的心,还要帮着弟弟妹妹们宽心。”
两个半大的孩子郑重的点了点头。
沈父对张泰和说:“泰和,你娘是个心胸豁达的人,看这些年经历的事情就能看出来,她不是一个容易被打垮的人,你要带着弟弟妹妹们跟你娘学习,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有意气之争,小树在风雨之中弯腰是因为它还不强壮,等到你成长为一棵枝干粗壮的大树,能对抗风雨的时候才能直立于风雨之中,所以,你要记住,该弯腰的时候一定要弯下腰。”
张泰和点了点头,说:“大舅,我明白你说的话了。”
沈父说:“明白了就好。”
这些话张泰和一直记在心里,在以后的岁月中陪伴着他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很多年之后,众兄弟姐妹聚会,张泰和说要是没有这次自己大舅的这些话,那些非人的待遇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得下来,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琼姑姑家的孩子来了,二奶奶又担忧着没信的珏姑姑。
初三开始生产队就上工了。
开春之后就要种各种作物,这会生产队要组织大家整理土地,沈家的众人年轻的去上工,年纪大的要么去放牛,要么去养猪,沈父沈母跟着生产队下地,干满一天能拿十个公分,培华跟着去干一天能拿七个公分,去放牛的爷爷二爷爷能拿八个公分,三奶奶因为闺女守卫边疆,属于军属,村里有照顾,每年都能有粮食补贴,补贴的粮食够自己一年的嚼裹,要是农忙时节跟着上工也能有公分拿。
躺在炕上的培茵吹着泡泡,算计着一家人的公分,这个时代的农村,公分就是一家人的吃喝拉撒,不挣工分你就没粮食吃没钱花。
一直到初五,珏姑姑家里还没有人来,二奶奶坐不住了,一大早就挎着包袱往珏姑姑家走。
珏姑姑家离着沈家村得有二十多里地,跟沈家村不是一个公社,叫做清河村,村子背靠青山清河围绕,因为那条围绕村庄的清河而得名,三十来户人家,解放前大部分是猎户。
珏姑姑嫁到这个村是因为二爷爷有个相熟的人家是这个村的,带着小伙子来沈家村相看之后被二奶奶看中了,是家里的独子,一家人靠着爷俩上山打猎糊口,在清河的另一边还有一块地,也算是殷实之家。
珏姑姑嫁过去已经十来年了,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这个时候通讯基本上是靠吼的,两家离得这么远,没有相熟的给捎个口信过来二奶奶真是急了,吃了早饭挎着包袱就出了门。
家里除了培田培芝俩在院子里跑的孩子就还剩下在炕上躺着的培芝了,奶奶忙里忙外的收拾了一通,又端着针线笸箩到东厢房边做针线边看孩子。
奶奶手里缝的是大哥培华的一件褂子,褂子的肩膀上一边一个大补丁,整整齐齐的缝上去的这会补的是两个胳膊肘的地方,奶奶从一件破的实在是不能穿的衣服上剪下两块布料,仔细的缝到有破洞的地方,培茵心里想着,这个时代的人真是艰苦朴素啊,再下去三四十年,衣服不用破,旧了就的扔了,哪像现在,新三你那就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
半晌,院子里一阵响动,还有二奶奶说话的声音,奶奶忙放下手里的针线,出去看个究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