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军民一家亲(2 / 2)
刘弘毅很清楚地记得,576厂转型之后的第一个产品,就是自行车。
每生产一台自行车,亏损两块钱。
但不生产的话,连职工的基本工资都没办法保证。
现在嘛,当然要“升升级”。
刘弘毅记得很清楚,著名的“神车”——无法确定能塞进去多少人的那种微型面包车——就是八十年代中期才正式生产的。
现在他提前好几年开始布局,楚州地区和576厂,未必就搞不出来国产“神车”。
微型汽车的研发生产,技术难度并不太高。
至于两冲程轻便摩托车的技术难度,就更低了。
刘弘毅之所以提出来要搞摩托车和小汽车企业,不仅仅是因为在未来的一二十年内,不愁销路,另外一个更关键的点是:车企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开发。
等国家正式开始改革开放之后,楚州地区将可以依托车企,搞产业一条龙。
带动和养活足够多的民间小厂以及加工作坊。
而这些民间小厂与加工作坊,又是培养合格技术工人的“小学校”。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想要提升竞争力,光有几个大企业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底蕴。
楚州是内陆地区,不沿海不沿江,没有什么交通便利,刘弘毅很清醒地没有为整个楚州地区设定“商业立市”的基调。
那不靠谱。
搞商业,搞金融,绝对竞争不过沿海地区。哪怕有他这个作弊者都不行。
只能走工业为基,工农业结合发展的路子。
“老师,宋厂长,最重要的是民用产品的研发制度和团队,马上就要建起来,要当成今后几年厂里最重点的工作去抓。”
“万一以后,军工生产计划减少,没有几样靠得住打得响的民用产品,咱们那么大的一个厂子,到时候吃饭都困难。”
刘弘毅也不管会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自顾自说道。
反正大伙儿又不是头一回领教他的与众不同了,惊讶着惊讶着,就习惯啦。
宋安华笑着说道:“谭老师也是这个意见。所以这次把厂里的技术骨干都带过来了,咱们加把劲,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先把这个轻便摩托车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流程搞出来。”
“军地双方齐心合力的话,明年下半年,就能见到成品了。”
看得出来,宋安华对刘弘毅这个建议也很感兴趣。
刘弘毅笑道:“那就太好了,我已经向艾书记和我父亲提过建议。576厂帮摩托车厂把生产线建起来之后,咱们576厂的职工子弟,可以优先招工。”
“都是正式工人的编制。”
“好啊好啊,要是这样的话,算是帮了我们厂里的大忙了……”
对此,宋安华非常满意。
果然还得是自己人,这个“小师弟”就是向着576厂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