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祸水东引(1 / 2)
第四百八十五章祸水东引
其实赵无忌很想借这个机会整死高起潜,为卢象升扫除将来的后顾之忧,毕竟历史上,卢象升就是因为高起潜见死不救而败亡,当时卢象升正被后金重兵围困,而高起潜手握数万关宁铁骑近在咫尺,却没有出兵援救卢象升所部,结果寡不敌众之下,卢象升被后金主力围攻以至身死。
当时的局势,高起潜若是尽起手中大军,与卢象升的天雄军前后夹击后金兵马,那就可能是另一个结果,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手拥重兵的高起潜,眼睁睁地看着卢象升的部队,在不远的地方,被后金军队团团包围攻打,最终炮尽矢穷之下,卢象升不得不亲自率领亲卫向数倍于己的敌军发起敢死冲锋,卢象升连续砍死数十个后金鞑子,最终力不能支,身中四箭三刀,马革裹尸,壮烈殉国!
卢象升死的时候,甲胄下面还穿着麻衣白网的丧服,因为当时他还在为他的父亲服丧,史书记载,卢象升死讯传来后,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
后世曾有人言,明之亡,起于孙高阳之退休,而成于卢忠烈之死败,可见卢象升之死对于当时大明王朝造成的深远影响,而后世也有人拿卢象升与南宋的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相比。(这里的孙高阳,指的是孙承宗,河北高阳人,曾任辽东督师,兵部尚书,他又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关宁锦防线就是在他手中修筑而成。)
所谓唇寒齿亡,卢象升死后,独自面对后金大军的压力,高起潜的大军最终也不战自溃,唯恐皇上责怪自己,高起潜还把战败的责任都推到了卢象升身上,指责他不听指挥,轻军冒进,以至溃败,导致了整个战局的失利。
所谓一物降一物,面对文臣,作为天子家臣,高起潜的背后有皇帝为依仗,而赵无忌为皇上创建和记,为皇家理财赚钱,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半个天子家臣,他的背后,也有皇帝的影子。
高起潜作为天雄军的监军,他的任务就是制衡卢象升,所以他可以跟卢象升唱对台戏,而卢象升也不能把他怎样,但赵无忌就不同,高起潜并非赵无忌的监军,而赵无忌也不怕他,既然大家的背后都是皇帝,那就只能比谁的拳头更大一些。
所以高起潜对上赵无忌的时候,很有些无计可施、处处受制的感觉,赵无忌当众暴揍他,但是打了又如何?赵无忌的嚣张跋扈就连皇帝都知道,就算崇祯将来听说此事,恐怕也只会不痛不痒地呵斥赵无忌几句了事,不会深究。
真要崇祯在赵无忌和高起潜中二选一,那崇祯肯定选赵无忌,赵无忌能治政能打仗,还能赚钱,而高起潜不过就是一条忠狗,最多不过是一条好用的忠狗而已,这样的狗,崇祯要多少有多少。
高起潜的头发胡乱地散在肩上,一只眼睛被赵无忌打得青紫,右边的脸颊也肿了起来,鼻子和嘴巴正在淌血,这模样,要多凄惨有多凄惨,此刻,他只是用可怜巴巴地眼神看向赵无忌,眼中尽是哀求之意,希望赵无忌能放过自己,若非此刻围观者众多,只怕他早已跪下向赵无忌磕头求饶。
赵无忌看着高起潜的凄惨样子,在心中叹了口气,可惜今日在李懋芳和高起潜二人中,自己只能先搞死一人,眼前明显李懋芳危害更大,其背后应该还会有李长庚这条超级大鱼,选了李懋芳,就只能放过高起潜。
更何况高起潜拥兵不出,间接导致了卢象升的战死,但是高起潜就当真是卢象升之死的罪魁祸首吗?关宁铁骑一向桀骜不驯,当年后金包围北京城时,祖大寿就能以一己之私,不顾崇祯的命令,不顾京城的安危,悍然拔寨向东北撤退,而今高起潜不过是一个太监而已,就算他有心命令关宁铁骑前去救援卢象升,关宁铁骑就当真会听他的命令吗?
只怕卢象升之死,高起潜也不过是个背锅的而已,关宁铁骑连崇祯的命令都未必肯听,会听高起潜一个太监的?只怕真正见死不救的,正是关宁铁骑那些悍将们,他们畏惧后金,不敢出战,导致卢象升孤立无援之下,壮烈战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