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训民正音(1 / 2)

加入书签

韩确的任务完成了,完成的相当轻松。

在正统末年以前,大明真的就是各国眼里的“天朝上国”。

那句“大明天下无敌”,如果是在明初时期说的,那真的一点毛病没有。

得到李裪暗示后,开口解围的朝鲜议政府参赞黄喜,字里行间都不忘加上“有明朝鲜国”。

这是在反向的暗示提醒李裪,朝鲜是得到了大明的册封,才得以名正言顺建国称制。

没有了大明,那朝鲜王室也就失去了维持统治的法理。

这很严重!

朝鲜历代王朝,对中原王朝的政治依赖,都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

从文字要用中原的汉字,再到货币农耕、衣食住行,还有官僚制度、土地制度等等,全都一股脑往中原王朝去抄。

高丽王朝后期,甚至直接变成了元朝的一个行省。

虽然征东行省保持了高度的自主,连高丽国王都被元朝默许存在,但元朝同样派遣了摄政官进行监管。

高丽的任何国政,都要知会这个元朝摄政官。

到了朝鲜王朝,变得更加夸张,连国内律法,都直接使用《大明律》作为正统律法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曾经拍过一部名叫《六龙飞天》的历史剧,讲解李芳远和朝鲜王朝的建国故事。

其中,有段相当有意思的情节,就是李芳远去见还是燕王的朱棣,靠着出色的“人格魅力”和“朝鲜威严”,成功逼迫“色厉内荏”的朱棣退让,宣扬了“朝鲜国威”。

……

汉城王宫。

迎接大明天使的接风宴会结束。

李裪召集了黄喜、孟思诚、李稷、柳廷显等重臣,来到王宫内殿议事。

黄喜说道:“大王,济州岛本就无用,左右不过一流放之地。其对我朝鲜国价值,甚至还不如对马岛重要。”

孟思诚补充:“不仅济州岛,对马岛对我朝鲜国中,意义也是不大。”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因为实际上的朝鲜对马岛,是李芳远做上王(低配版太上皇)摄政时,力排众议带着李裪去打下来的。

那一战,朝鲜总共出兵一万七,不是不能再多,而是有战力的“精兵”就这么多。

柳廷显、李稷二人作为“上王老臣”,没有发表意见。

黄喜见状,又接着说:“损失了一个济州岛,却能讨好大明皇帝。反之,不仅恶了天朝,济州岛保不住,连大王也要被天朝问责。”

孟思诚点头:“反正都要失去,倒不如直接献出,还能获取天朝支持,为大王提供更多助力。”

两个亲信重臣轮番劝谏,外加另外两位老成持重的“上王老臣”默认。

李裪总算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

“说得对,是寡人一时没有想通,难为诸君为我谋略了。”

说完了关于济州岛的国事,李裪想了想后突然又说道。

“寡人自亲政以来,有感于朝鲜国中百姓,不通文字,难识律法,无知犯法者甚繁。”

朝鲜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虽然长期使用汉字,但底层百姓压根看不懂汉字,汉字只是朝鲜贵族知识分子的特权。

如此不通文字,如何管理国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