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流干印度最后一滴血(2 / 2)
对海外持续性的殖民帝国主义吸血,让英国成为了“日不落”的不列颠帝国。
但他们的缺陷也非常明显,不列颠帝国本身与大明不同,它是由几个国家因为利益,而走到一起的联合王国。
苏格兰人为了赚到更多钱,所以选择与英格兰共同组建了联合王国。
所以,英国的民族国家精神内核,并不像华夏那么统一,且具备认同感。
就连定居出生在北美十三州(美国独立前英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的英国人,在英国人自己看来,那也是外来的乡巴佬,不算是自己民族的一员。
如此不统一的民族国家,自然也就迎来了北美十三州的独立战争。
而且英国对待海外殖民的主要手段,就是用尽一切办法,搜刮剥削当地的财富。
这与法国有着明确不同,法国虽然也殖民,但他们更倾向于建立秩序以及统治,而不是像英国人那样不计后果地纯搜刮。
就算这样,英国人也仍是维持了几百年的殖民帝国统治。
还是二战对英国造成了重创,才迅速丢掉了大量海外殖民地。
与之相对,法国虽然也丢掉了许多殖民地,但他们对殖民地的统治模式,还是让他们与独立的殖民地藕断丝连。
这一点在二战前后,都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战期间的法国被戏称为“非洲大国法兰西”。
历史书上的法国是38天就全境沦陷,但实际上法国在非洲依旧还有大片法属殖民地。
戴高乐从这些法属殖民地中,征募了源源不绝的黑人法军,为法国的光复战争,贡献了大量生力军。
开个玩笑,法国是被非洲黑人打回来的。
因为戴高乐给出承诺,踊跃参军的殖民地黑人,可以加入法国国籍。
林煜最后总结说道:“民族国家与海外殖民,这二者本身就是相互关联的。只要大明本土不出现问题,那随着殖民扩张的持续进行,殖民地与本土的联系和控制,只会变得更加紧密。”
朱瞻基轻轻点头,心中对海外殖民的几丝顾虑,也是彻底烟消云散。
他父皇顾虑藩王与总督在海外殖民,唯恐出现势大难治,进而喧宾夺主闹独立的情况。
但实际上,按照林煜的规划,真要是出现这种情况,那大明估摸着早已过了百年以后,而且本土必然比殖民地更快出现问题。
林煜接着说:“刚刚讲的只是殖民结构,现在我们再来讲殖民的手段。”
听到林煜的话,朱瞻基不禁疑问道。
“林先生,殖民手段刚刚不是已经讲过了?控制第一岛链为主,近的就派遣总督,远的则让宗藩分封,坚持华夏为主的民族国家。”
林煜摇头:“你说的这些是殖民扩张的手段,而不是殖民归化的手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