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风波终平(2 / 2)
“你虽在位多年,膝下却一直无子,只怕老时,会落得山河动荡,诸侯相争,众叛亲离,去后无人守孝送终的下场······”
他失血过多,容色惨白,声音却恨得咬牙,然而面对此低咒高越却轻然一笑,道:“此事自不用你操心,不管今后寡人有子无子,你所诉之况都断不会发生。”
“你当真如此自信?”
“当然。”高越肯定道,他上前一步,凑至高翼耳畔,“因为寻儿乃是当年寡人与王后楚服所生之子,此事当年父王亦知,奈何他不忍心杀我,又怕将此等丑事宣扬出去丢了皇家了脸面,便将一切强压了下来最终落得个思虑成疾归西而去的下场。”
“······”
“寻儿既为寡人亲生之子,又被寡人教养多年,哪里还能背叛寡人呢?”闻他无语,高越继而道。
他竟在他垂死之际将此事抖落······杀人诛心,莫过于此。
“畜生,你这畜生······”
骂声未完,利刃便狠切入腹中,刺破内脏,高翼痛的面容扭曲,腔中鲜血上涌,汨汨从嘴角流出,他紧凝着高越,眼中含恨,又满是遗憾,可眸底之绪尚未来得及消散,那插入腹中的匕首转了几转,他吞咽了喉中的骂声,便在极痛之下闭了双眼。
外头雷雨阵阵,斜丝从窗中飘落,将两人的衣发淋了个尽湿。身后脚步声渐止,高越见高翼已没了声息,方缓缓松开了手。鲜血刺鼻,黏腻甜腥,他淡望着自个儿沾满鲜血的手,方将其背于身后转身迎上慕容昌胤的目光。
片刻的失神无措,在他的目光下慕容昌胤猛缓了过来,方暗掩心绪,瞧着高越道:“外头大雨滂沱,臣闻里头有异声便过来瞧瞧。”
“你来的正好。”高越神色如常,淡声道,“高翼已死,立即将他的尸体扔去乱葬岗,且外传令下去,高翼族人,一连九代,男为奴,女为娼。”
“诺。”
良久,慕容昌胤终应之,高越甩袖转身,缓步行了出去,候于外头的尚子见他出来,赶忙拿了披风给他披上。外头雷雨声声,雨丝飘窗而入,淋打着高翼的尸体,被匕首搅碎了心脏,他血已流尽,似带着某种不甘,致他死后双手握拳,眉头不展,额前青筋暴起,想他也曾辉煌半生,却在命里最后一刻沦落至此,着实叫人唏嘘,慕容昌胤静瞧着,心里五味杂陈。
祸事已止,大燕国又复了往日的平静。转眼,暑气散,蝉鸣止,夏时去,秋时至,天转凉,宫中枫叶着色,放眼望去赤红一片。风波之后,高越便再未进过南宫,但却常去独立于南宫之外的含光殿,那含光殿乃先王于高越出宫三年间所造,因国库充裕,便修的尤为富丽堂皇些,阖宫之人皆知那里头住了一位新封的惠妃,名唤姬安,是大王行军途中带回来的,且那日庙堂之前大王归来身旁所随的便是此女;她们亦知,新人姬安,舞若佳酿,醉人心脾,貌若芙蓉,人见犹怜,这样一位佳人养于宫中惹得高越时常惦记,纵使国事繁忙,一日也要瞧上三回,若在之前,后宫妃嫔早有不满,可如今却无一人再有异议,其因则是传闻大王身死的那段时日,诸妃苦熬不住,为了给自个儿日后谋条生路,在高翼的利诱下纷纷变了节,她们或是自愿,或是不愿,但终归是失了贞节,今番大王归来,处死了高翼,虽对前事不予追究,可她们既非清白之躯自不敢再去大王跟前晃悠,见而今他独宠一人更是不敢再拈酸吃醋做从前小儿女之态。满宫嫔妃如此,却唯有葭儿一人例外。
自高翼带兵入宫以来,葭儿见势不妙,为求自保,只得于夏日里用冷水沐浴,接连几日,终染风寒,一病不起,高翼见她这般,恐传染了其他人便下令关了葭苑的门,如此一来,不管外头如何喧嚣,苑中皆是一派宁寂之象,无太医来瞧,葭儿便靠着墙根底下的车前草治病,药效极慢,却正合她之意。短短数月,前朝后宫大事不断,她借病藏于葭苑之中,虽不能外出半步,但能闻得宫闱内所传言语,每每心中忧虑,奈何却无能为力,数月的煎熬,可谓度日如年,她便是以此法保住了自个儿的清白,直至登基大典当日,她自知此盛典自个儿无法推迟,方做出一副病弱之状藏于众妃之后悄然出席,那个时候,新皇着盛装缓步朝宗庙大殿行去,身侧诸妃皆神情呆滞,心若死灰,葭儿隐于人群之间暗自抬眸而视,不禁徒生起怒然悲怆之绪,忽而闻得一极为熟识之声,她忙转身去瞧,只见那数月未归之人头戴冕旒、身着盛装,正大步迈阶而来,还是那般的器宇轩昂,仪态尊贵。心念之人终将归来,葭儿又惊又喜,尚未缓过神,眸光一转那渐扬起的唇角却悄然止住,只见高越的身后还跟着一位女子,容貌秀丽,一生粗布麻衣却难掩通身气派,仪态不俗,且与慕容昌胤并行而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