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试探尹丞相(1 / 2)

加入书签

尹莫幽说着话音一转,又道:“可这毕竟是外公送给你的礼物,他老人家常年不在您老身边,这些东西你留着,闲暇时翻看一下,也是难得的慰藉,我若拿走了,于心何忍?

幽儿来这里是要代替娘亲向祖母尽孝心的,不是来讨要礼物的。”

“哈哈,你这嘴巴甜得抹蜜一般的小丫头,比你娘能说会道得多了,祖母说了给你,自然是要你收下的,至于留作闲暇翻看的念想,我老婆子自然留着,你以为外婆压箱子底的东西就这么点吗?看不出来,你丫头倒是知足的。”

白老夫人笑得爽朗,越发喜欢尹莫幽。

尹莫幽这才道了谢,让紫芍收了。

又说了一会子话,就开是安排尹莫幽住下,她与娘亲父亲一起,住在正房边的小跨院里。

这大半年来,青州的气候还算太平,不再干旱,隔三差五地就有雨水。

白宗唐被朝廷册封后,俨然一方诸侯,青州府成为白家世代的封邑,这是他从不曾期待过的信任,故而对廖尘封的知遇之恩,心怀感激之余,更是废寝忘食,全心全意地扑在灾后重建的事业上。

他颁布了许多惠民的条令,对于逃荒太远,又无力返乡的村民,只要愿意就都可以就地留下,向官府申请一片荒地,每人五亩,说是荒地其实是大旱时无奈放荒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荒田,而且由官府提供耕牛与种子,就地落户,并免费置办新的户籍。

在官府大力资助下,流民不再惶恐地奔波于山野,日趋安定。

白宗唐还号召辖区内的豪门大族,富裕商贾,捐粮捐钱,提供给他们一定的免除徭役赋税之类的奖赏。

可饥民实在太多,他就以官府的名义,向粮食富余的家族借粮,以管饭这样廉价的方式,组织起大批的饥民修筑灌溉水田的沟渠,百姓们很快就耕了地,随着青州府第一场雨水降临,有了罐田的雨水。

之后的雨水就时时光临,干涸的土地终于因一次又一次的降水滋润丰沃起来。

河流干瘪的河床很快就满溢着碧绿的秋波,小小的湖泊也日渐润泽丰腴起来,澄净得如溶解了大片大片的天空一般,让突然看到的青州人几乎水天不分。

千里水田的繁盛美景再次重现。

总算是风调雨顺了大半年日子,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三个月后就盼来了三年大旱灾之后的第一场大丰收。

稻花香,稻米白,有了粮食,青州府顿时焕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白宗唐慷慨地免去了灾民的赋税,敦促他们安家落户,免去了商户经营的抽税,鼓励农业商业休养发展。

一时间百姓到处都在传颂白宗唐的宽厚爱民。

尹莫幽这次又来,眼看着那沉甸甸的稻穗即将迎来第二次的收获,阳光强烈照射个半月,估计就又是一个大丰收。

看着绿油油的稻田,畅想着美好的日子,许多流民开始彻底地安心下来——这天下粮仓之誉的青州府,若不是这大旱灾,一般的百姓人家想要有这么一块水浇地,那可得几十辆银子才可能得到,如今就付出了一番开垦荒地的工夫,就变成他们名字下的资产,真真是捡了天大的便宜。

白宗唐曾经承诺过青州军将士,想留下的人,他会给他们丰足的田地宅院,帮他们在此娶妻生子,绵延血脉,许多曾经食不果腹的士兵,如今也成了这片土地上的主人,有了妻子有了家。

更多的流民开始朝青州府聚拢,空荡荡的村落逐渐住满了人,核查户籍,落实田契之类的事,十分繁琐,白宗唐即使早就有完备的执行策略,训练出高效率的办事差役,毕竟是百废俱兴之时,也忙得不得闲暇。

尹丞相随着运输队给青州军送来了御寒的冬衣。

白宗唐正好在边远的乡野视察,不曾见到,听闻他不急着回京,而是赶赴白家村看望妻子,白宗唐觉得这个女婿真是好极了,来得太是时候了,很想见他一面,又无法回去,就干脆让人送信,让尹丞相过来见。

两人见了,自然续罢翁婿之谊,就开始谈议地方治理的举措,尹丞相虽然是京官,远离郊野百姓,可他毕竟外放做过地方官,对地方治理上的事务有丰富的经验,故而也提出许多有效的建议。

谈论起朝廷大局,两人都清楚,帝后两党开战迫在眉睫。

而这中间起着关键作用的是李铁蛋的三辅水军,重要到足以影响整个朝局。

“来此之前,陛下曾特意关照,一定要传达他的心意,说父亲大人派往京城受封的李大统领,奇才大略,深慰他心,手握二十万大军,与您老南北呼应,日后定然能稳定整个朝局。”

尹丞相十分认真地传达廖尘封对白宗唐伯乐之才的认可,说着的时候,他的心里确实有自愧弗如之感,十五岁的少年,成为国之栋梁,实在让人不得不敬佩。

白宗唐听得此言,再看看尹丞相的表情,微愣了一下,旋即哈哈大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