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做人要厚道(1 / 2)
日子转眼间就过去了一个多月。
南华县的案子,渐渐开始被体制内的人们所熟知。
作为农业发达地区,南华县的农业补贴被侵占的事情,一经曝光就引发了轩然大波,省纪委甚至派了一个副书记带队过来调查。
而南华县委县政府的干部们,更是成了惊弓之鸟,几乎每天都有人被带走。
毕竟这个案子牵连的人不少,很多人都涉案了。
整个市纪委的大部分力量,都在那里负责查案办案。
当然。
这和沈飞没什么关系,作为先期派过去的调查组,他和督察三室的做法,得到了纪委领导的交口称赞。
毕竟这种分润功劳的行为,无疑是大家最喜欢看到的。
身在体制内,没有人不想要进步。
沈飞这么厚道的把功劳分给大家,对于市纪委的其他督查室来说,无疑是非常开心的。
一时之间。
督察三室在整个市纪委的口碑瞬间就爆棚了。
用刚刚被调过来的李静调侃的话来讲“哪怕去食堂打饭,都能多给一个鸡腿。”
由此可见,如今的督察三室,有什么用的口碑。
至于沈飞跟孙健,那就更不用说了。
哪怕没有参与案件调查,但在市纪委最终上报省纪委的功劳簿上面,两个人的名字也是名列前茅。
即便如此,也没有人觉得不妥,毕竟沈飞跟孙健的作用,确实是无可替代的。
但沈飞最近却没有心情理会这个,他的心思都用在研究齐城国有企业改制上面了。
齐城这个地方,属于典型的东北重工业基地。
或者说,整个东北都是如此。
而东北工业的发展,那可是有些年头了。
在奉系军阀时期,在东瀛人的帮助下,奉系军阀张氏父子建立了最早的东北工业基础。
好在奉军旗下的将士尚有民族大义,东瀛人一直没能控制奉系,反倒一直出钱做“冤大头”。
而在奉系盘踞东北之前,东北早期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主要是农产品加工,以榨油和酿酒、纺织、米面加工为拳头产业,产品销售到全国甚至海外。
二十年代,奉系军阀坐稳奉天后,为了自保而大力发展重工业。
奉系利用东北各地丰富的煤铁资源立军,从海外进口机器设备,启动资金则利用东瀛人的野心,主要从东瀛银行贷款。
自那之后,著名的辽原煤矿、鹤城煤矿、八道壕煤矿等大矿一直开采了几十年,东北的工业依托这些矿产打造的交通网和输电网,奠定了坚固的发展基础。
这一时期,东北工业的器械和技术都引进自德、意、奥、日等国,工厂技师也是高薪请来的外国人,无论产量还是产品质量,都在全中国排名前列。
尽管奉系张氏父子经营东北有功,但在那个历史时期,奉军经营东北的动机,其实更多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而不是建设国家。
所以从奉系军阀时期开始,东北工业就呈现出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军工业发达,民用工业落后的不协调局面。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东瀛占领东北,开始侵吞原来属于奉系的官僚资本,加大对东北的工业投资,要把这里打造成第二国土,以此作为全面侵华的跳板。
日据和伪满时期,东瀛人在东北打造了几百个大小企业,包括采矿、冶炼、机械、化学、电力等行业,分别归属满州重工、满州电力、满洲铁路三大公司控制。
有这些作为基础,建国之后,东北的重工业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甚至不夸张的说,早些年东北的经济发展,绝对冠绝全国。
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东北开始不断把自己的各种资源以及工业产业向内地迁移,再加上九十年代开始的全球重工业衰退潮,一直到九十年代末的下岗大潮,从那一刻,整个东北的经济发展,就开始落后于全国了。
如今更是如此。
齐城作为原本的全省第二代城市,历经各种改革之后,整座城市的发展,都呈现出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
但更让沈飞在意的,还是存在于齐城国有企业改制当中的一些问题。
……………………
“沈主任,这就是您要的资料。”
李静把一沓资料放在沈青云的办公桌上,好奇的问道:“您为什么对百货大楼改制的事情,这么感兴趣啊?”
“呵呵。”
沈飞闻言笑了笑,抬起头看着她道:“你忘了么,我跟你说过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