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2 / 2)

加入书签

那是在抽文官们的脸!

北宋有一句诗:满堂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不是说着玩的。

在大宋朝,“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句话是深入人心的。

当兵的脸上要刺青,在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卑贱的象征。

整个社会都瞧不起当兵的。

所以到了后期,北宋禁军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要么是流民,要么是乞丐。

《东京日报》代表的是天子的声音,今日对阵亡将士的歌颂,自然是表明了天子对武人的态度转变。

并且原文也写得很清楚:有国才有家,士兵是保卫国和家的人,他们付出了生命,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这对21世纪的人来说是太平常不过的认知了,但对于12世纪的宋朝人来说,却是颠覆性的。

其实在宋代,中国历史上国家概念的雏形开始形成。

为什么这么说?

在宋以前,叫做天下,皇帝是天下共主,天下是没有明确的边界的。

就算是三国时期,也没有明确的边界,三股势力称帝后,都认为自己是正统,其他的乱臣贼子。

而到了宋代,澶渊之盟后,大宋与辽国划定明确边界。

这就打破了“天下”这个概念。

进一步影响到意识形态领域,让文人们对华夷之辨更热衷于心,对蛮夷的防范进一步加强。

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国家”雏形的形成。

现在的严峻局势,往坏一点说是可能国破家亡,但往好一点说,为赵宁提供了凝聚内部的机会。

对他塑造“国家”这个概念,起到了一定作用。

就说今天的头条,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显然,许多人都开始意识到武人的重要性,不再像过去那样歧视武人。

赵宁要的就是慢慢转变人们的思想,要想强兵,就必须让军人受到社会的尊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