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2)

加入书签

赵策看了看赵有才拿来的东西。

里面是大概够吃几天的白米,白米上还有两个小布袋。

一个小布袋装着的,是鸽子蛋大小的盐巴。

另外一个布袋,则是一小袋黑黄黑黄的糖块。

看着这些,赵策心中微暖。

厨房里米缸那些长霉的白米,自然也是以前赵有才拿过来的。

赵有才家里人,除了在城里读书的赵文华外。

其他人也就过年的时候,才吃些白米饭。

但是因为赵策是读书人,所以他拿给赵策的,都是白米。

而这糖块和盐巴,在农村更是金贵了。

农村人说的补补身子,也不过是喝碗淡淡的糖水。

再有钱的,才会给家里的读书人买些肉吃。

这一小布袋的糖,冲水喝的话,能够喝不少时间了。

总之,这一小袋三样东西,基本都是普通农家人吃不起的东西。

所以赵策心中很是感动。

想起以前对赵有才说了不少伤人的话,赵策想,等自己有了出息。

一定会好好孝敬他的。

不过......

看着这两小袋的盐巴和糖块,赵策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主意。

他想到一个来钱快的办法了!

要说古代的暴利行业,那自然是非盐业莫属了!

农村人吃的,都是粗盐。

不说粗盐提纯成精盐,就是盐矿里挖出的盐矿石,制成精盐的法子,赵策都会。

但是会是会了,这行业,他却不敢做。

现在明中,盐是不允许私下制作的。

自己就算制出来了,也没地方卖。

要是不小心被人举报了,分分钟小命就没了。

他现在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小读书人,也没人能护着。

所以这种东西,还是不做他想。

不过这糖块,却是大有文章可言了!

这时候的糖,大多数并不像后世那样,是干净的晶状类的。

里面都是含了很多杂质,呈现黑黄黑黄颜色的。

而那种白糖,或者是含杂质较少的糖。

就算是富贵人家,也不是天天都有的。

因为这时候白糖的提纯,只有少数人掌握了这项技术。

赵策记得,自己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资料。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几个从巴比伦来的人,教中国人用木材的灰来精炼白糖。

然而这种办法,因为普通木炭的吸着效果不如后世的活性炭。

所以白糖并不能量产。

后来,一直到明代末年,神书《天工开物》面世后。

一种相比木炭来说,更为简易有效和先进的白糖提纯办法,才流传开来。

那就是——黄泥水淋糖法。

这种方法产生后,才终于得到了和后世一样的白砂糖。

这种办法,赵策自然也看过。

不过黄泥水淋糖法,原主一个地都没下过的人,肯定没有哪里黄泥地这种记忆。

还得去田里找黄泥,这大下午的,自己也没办法弄。

所以只能暂时用相对落后的木炭法。

虽然这种方法古老,但是对于现在的生产技术来说,能提纯出差不多的白糖,估计也能卖出一个不错的价钱了。

想好后。

赵策拿着这袋子东西,高兴的往厨房走去。

勤快的小姑娘已经把房间收拾好,又转战回厨房了。

小姑娘正站在那个高度都要到她胸前的大水缸面前,似乎正在思考着该怎么洗。

她伸出自己一双带着茧子,有些干裂的小手,抓着水缸的边缘。

小眉头紧紧皱起来。

“一二三,起!”

一阵操作后,大水缸纹丝不动。

苏彩儿喘了几口气,皱着小眉头,蹲下身。

水缸下面因为长期没人整理,黏了不少的干泥。

她想了想,觉得估计是这些泥限制了自己的发挥。

转身进厨房,找了一根树枝出来。

蹲下来,开始扒拉水缸底座的泥巴。

正哼哧哼哧的戳着,就听到了夫君的脚步声。

她抬起自己汗涔涔的小脑袋,对着走到自己身后的赵策喊道:“夫君。”

赵策点点头,说:“大伯刚刚又过来了,给我们拿了些东西来。”

“你在做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