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抓狂的旅座(2 / 2)
同样赵黄毛,现在两天就能搞一门120迫和八十发炮弹,十天他就能武装起另外的一百人,他现在纠结的是战马,他还需要八十匹,用来托运120迫和附属炮弹。
同时,他们已经跨过一千大关,三贱客的系统在十天前就升级了。他们已经能制造六十年代的武器和物资,并且还能再次召唤一名同伴,但是直到今夜他们才碰头,所以今天夜里,他们将迎来新的伙伴。
在野外训练营地,野火将收缴的2500支各种步枪,做了分门别类。将能用的1000支汉阳造,中正式,三八式和盒子炮,这四种步枪和它们的弹药全部打上羊油,并打包放好。
剩下的1500支各种没有膛线和破烂枪械,一次性回收,换来了500支56半,250支56冲,500把手枪和120挺56机关枪,以及一个基数的子弹。
现在,他们装备完五百人的部队(其中三百步兵,两百炮兵),还会有足够的备枪,可以迅速弥补战斗时的损失。
另外,现在每天他能制造20000发子弹,除去500正规部队,每天每人二十发训练弹,要用掉10000发。民兵和预备役他每天准备了5000发的训练弹,每天他都能节省出5000发子弹。
同样,王胖子现在每天能生产炒面5000斤,半个月就能生产出所有人的口粮。剩下的半个月,这胖子开始搞副业,烟酒茶盐,全是民生必需品,他准备开始创收。
可野火总看这些新部队有些别扭,直到那些排长跑来问新军装的问题,野火才想起来,王胖子那玩意,好像忘记给新兵准备军装了。
于是,野火也耍无赖,叫这些排长叉开来,一个接一个的去找胖子,野火要烦死这个胖子,看他以后敢不敢忘记。
160迫设置在离山口后1.5公里远的一个山地高台上,两门炮中间的间隔是200米,这是防止炸膛,波及周边,弹药也是远离发射区,每次发射前安装引信,然后由人抬过两百米的安全距离。这也是防止炸膛时,引爆整个弹药存放点。“炮兵是一个对安全意识高度重视的单位,这是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这是严教官的原话,他要求每一个炮兵,每天早上集训时,重复说三次。
大炮能覆盖山口外6.5公里(等于13里)的巨大区域,敌人的营区在山口五里处,他们还不知道现在黑洞洞的巨大炮口,已经圈死了他们营地的正中心位置,也就是旅部的位置。
野火的部队在山口处集训了两天,用来再次磨合部队,同时配齐军装。
在六月二十一日的午后,几声远处村子传来的枪声,让野火派出了第一支深入草原的部队,这支部队由三个排组成,共九十人。每个排有三十名士兵,每十人是一个班,每个班有两挺机枪,四把五六半自动步枪和两把56冲锋枪,同时每个士兵还配备了54式手枪,因为手榴弹缺乏,他们每人只携带了一枚手榴弹。
这些士兵分成三路,相隔在五百米左右,每三人一组,在三里地的广阔范围里,猫着腰,向两里地外的村庄摸索前进。
这些是严教官教的,“散兵线摸索前进,首先要注意,被攻击的人要立刻趴伏,不要立刻反击,反击需要抬枪,可抬枪就会给敌人再次射击你的时间,你们要相信周边的战友,就算是个傻子,他们也知道对面有敌人,让他们去发现和攻击,你们要立刻找低洼的地方躲避,知道吗?”
“所以,战争的本质是消灭敌人,但是并不一定是你,只要你吸引了火力点暴露,那么你已经完成任务,让没有被瞄准的战友去从容瞄准和射击,你只需要负责活着回来!”,这是野火在战斗会议以后,对所有班长说的。俘虏兵们觉得,这个长官有点意思,他说的最多的是,给我活着回来。
或许跟着他,能少死些人吧!这乱世的人命,太贱了!
可直到,他们摸到村子边,也没有枪声响起,他们趴伏在庄稼地的田埂上,已经能够看到村里的情况。
有一群马家军正在村子里抓人,村子中心的大坪上,倒着几个人,一些被绑着的汉子在那里撕心裂肺叫喊,被士兵用枪托砸着。
还有一些兵正在搬运粮食和驱赶羊群,看来这些人准备抢劫这个村子。
一个老汉跪在那里磕头,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被一个兵,一脚踹开。
张小五瞄了瞄,大约两百米,他正准备开枪,远处的庄稼地里一声枪声响起,看来有人先动手了,听枪声,应该是袁疯子那个排。
于是,56半的声音,56冲的声音,56机枪的声音,开始如同潮水般响起。
张小五一枪打倒了那个踹开老人的傻子,那大傻子听到枪声也不躲,就那么傻愣愣的站着。。。活该吃枪子。。。
他是红小兵,他跟着部队经历过长征,听到身旁连续不停射击的枪声,他感觉这放在以前,怕是红军一个团都打不出这样的火力密度。
村子里面的那个排,真的是被打懵了,三十几人,瞬间就被打死十人,还有七八个倒在地上乱喊乱叫,剩下的人全部都躲在墙角,一动也不敢动。
张小五打死的那个,就是排长,现在这个马家军的步兵排就还剩下一个班长。这班长躲在墙角,他感觉这他娘到底有多少枪在打他们,到处都是子弹,枪眼子数也数不完,木屑和砖块被打的暴起。
他看到对面墙角的一个蠢货,对外面开了一枪,然后身上飙射出三个弹洞,直挺挺的往后摔倒,死的爽快啊。。。
接下来,另一个排从侧面开始射击的时候,这个马家军的排就只剩下三人了,班长也光棍,高喊投降,战斗结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