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欣喜的老朱,咱的太孙回来了(2 / 2)
自打洪武25年的特科考试后,朝廷对那次考试作弊案的处理,虽说只惩治了刘三吾等人。
但随后不久,赵勉似乎也醒悟过来,没过多久就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朱元璋连着挽留了三次,最终还是拗不过这位老尚书想要回家含饴弄孙的强烈愿望,批准了。
朱允熥指着路上的外夷人:“他们带了什么来?”
大明在洪武年间的海上贸易,其实颇有成就。
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为何逐年加剧?
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是大明与外夷之间庞大的海上贸易量以及充满潜力的经济交流。
海洋的沟通与贸易,并非一夜之间兴起,也并非郑和下西洋后才有的。
现在在应天城,那些外来者大多是去年听说了明朝南征和海运的事。
他们了解到东南沿海的倭寇问题,也看到了朝廷的军事策略,算是顺带的功劳。
西方的海上商人闻讯纷纷赶来。
朱樉对这些外乡人并不感兴趣,除非谈及他们家乡那些开放的姑娘们,红发、黄发、白发,个个丰满得似要撑破衣裳,这才提起精神。
思索良久,朱樉才开口道:“估计是羊毛毯子,还有一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关键是,他们带着大量的金子银子,想把我们大明的好东西都搜刮回去。”
作为大明秦王,他看不上那些外邦的物质基础和工艺,但对外邦送来的金银财宝,却十分喜爱。
朱允熥听后,笑而不语。
事实上,如今大明的手艺和物产,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
这些外邦人从欧罗巴远道而来,一路早已做了买卖。
无论是宝石,还是朱樉所说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基本都是在海上贸易中交换而来,金银也是。
拿不太先进的货色到更落后的地方,赚差价,再把换来的金银带到大明,换成精致高级的货物运回老家。
高价卖出,赚个盆满钵满。
这么来回倒腾几趟,腰包自然就鼓起来了。
这正是那些欧罗巴商人们的生财之道。
不过,到底是谁剪的羊毛呢?
这个问题,值得找夏原吉好好合计合计。
朱樉心里纳闷,自家大侄子怎么会对那些外夷人如此上心,反倒对他这个亲叔叔的事不闻不问。
一瞅外头已经到了西安门,他没好气地道:“瞧,皇城到了。”
……
“嘿嘿嘿。”
“嘿嘿嘿。”
“哎哟哟……嘿嘿嘿……”
“爷爷的宝贝孙儿总算归来了。”
“快来让爷爷仔细看看。”
华盖殿外,朱元璋的笑声,像波浪一般在宫墙内外荡漾开来。
周围的宫女太监们,无不停下脚步,弯腰行礼。
朱元璋没在殿里多等,望着台阶上走近的朱允熥,满脸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朱元璋双手搭在他的双肩,那双眼睛将他从头到脚看个透彻。
朱允熥尴尬地抬头,望向紧跟朱元璋身后的朱标。
朱标给儿子投去一个无奈眼神,随后目光幽深地扫了一眼一同回宫的老二。
朱樉立刻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
↑返回顶部↑